今早put together my lesson plan thoughts, wrote out the outline, it still "surprises" me that after teaching same class for fourth time (each time is around 3 months?) so the fourth time repeat right)
我依然係每次,都仲係由頭再plan 過個班,由頭再整過啲slides,but good thing is many books i scanned already.
Bright side 係,意味生活仍有很多有趣創作事,想跟同學分享,有不斷反思;不好處就是要花多點時間準備。
例如我們上堂在街上跟陌生人談天畫畫。夜油油。
You know when i taught the FIRST batch 繪本班in 2019, 係我第一次教嘛,唔知其實同學仔幾歲(十八到六十都有)對出版/創作/畫畫有什麼程度的認識,當時我成日同佢哋講,唔好急住去做一本書,可能要花好多年先會做到一個好嘅故事,要經過好多練習同嘗試。
同埋我認為編輯的重要性。(當然無必然的答案,例如這個年代internet 也可以是一種selection)
但昨晚的戲也真切地描述了,編輯/印刷廠的專業,是我們不能replace 的。
同埋,我編輯(即是你)以前成日提醒我, 不 要 辜 負 樹 木。
昨晚的戲也十分之能夠illustrate 呢個point, 現在印嘢真係太容易。
(我昨晚去了看m plus cinema 看了森山大道紀錄片《過去常新、未來總是回顧》)
昨晚的戲不止是關於森山大道的攝影,也起碼有一半是關於造書的。
由個北海道大雪中的樹林開始影起。
鋸一啲好高的樹,洗木,重工業,都幾震憾。
寫在攝影邊上 FB 的intro 很好//電影觸及一些即使攝影人亦未必知道的攝影書出版流程,例如選紙及打稿;我觀看的一場,當觀眾聽到設計師決定以三色印刷黑白內頁甚至發出笑聲。電影亦理所當然的觸及他的摯友中平卓馬,他們識於微時,上京後亦經常一起由青山開始喝酒,喝完走到黃金街再喝。電影從造書切入,講述他的創作哲學及經歷,立體地呈現了森山大道這個人。//
雖然書是黑白,但他們調黑色油共調了149 次。
在1000 克中加多5 克白咁....
雖然throughout 個造書process, 森山大道都係去答吓問題,無參與造的過程,但你睇到造書人無因為咁就hea 做,, 直到最後森山先生上去睇製成品,佢成朝都勁緊張。
看着也很想念我在日本的創作家庭,森山先生已經八十多歲,但仍每天都在街上跑跑跳跳,好像田島先生一樣,而他們都是有認真的時候,有搞笑的時候。
(ok 我離題了)
但turn out 第一個班的同學其實好多做開創作。他們畫畫都好靚。
And you know another realisation i have from these four batches of classes, 呢啲學生裡面嘅作品,好多仲好過街上書櫃上出版了印好了的故事。
所以being an adaptive me, 我就說少了這種話。
不過也有一啲班,時不時會pop up 市場的問題,但我總覺得呢啲係創作的obstacle 來的
反而啲同學好purely 去講自己的故事,什至無做開創作的,往往反而有驚喜。
(不過一邊睇戲我都想,那些日本攝影師是如何維生的,就算你較年輕有名,但不代表賺得足夠)
說回我教的班,例如有個二十四歲的女孩子, 男朋友去旅行時意外地被浪捲走了,她想做一本繪本送俾自己給男朋友their mutual friends
有個三十歲未夠嘅女仔,想寫返breast cancer 真實的經歷,諗嘅過程故事仲係好factual,但真係做出嚟個end product 其實好creative
好像Ceci 畫香港街景,但其實係暗藏香港少數族裔的故事(門口貼的揮春,掛出來的衣服)
每個同學的都很好,所以最好係你自己嚟睇成品展,秋天又會再有,唔會浪費你時間, worth your time.
we all wish our artists have pure heart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但其實真實嘅artist 都要做好多好多paperwork 同埋無聊生活瑣事
and btw, 我搬了新屋嘛,有個大書櫃,但我想說的是, i find my bookshelf VERY useful, NOTTT decorative, 每次教班我都會拎好多唔同書出嚟,坐巴士去佐敦... 我個書櫃十分之好。
p.s. 我仍每天都在病 XD(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
但又每天都有很有趣,令靈魂躍動的事情 XD 好contradic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