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20

蓄水

今天是全民考古日,大家都希望叫停水務署於深水埗主教山的羅馬式蓄水池的清拆工程。

有些朋友努力翻查資料,有的身體力行親身到現場希望能做些事。
想起2016 年時,有街坊寫信給主教山上的兩棵樹,因為當時水務署計劃砍主教山上的兩棵大樹,擔心下面荒廢數十年的水庫會承受不起大樹的重量。
https://www.facebook.com/deartreehk/photos/a.948930228496542/1154444697945093

(那麼當時他們就知道下面的蓄水池的樣子嗎?還是水務署和AMO 一直都一嚿雲)
只是一遇到有機會是危險就不想其他辦法 - 立刻移除。

根據水務處的文件說明,蓄水池於早年已被停用,現時結構出現裂縫,存有安全隱憂,故需進行清拆。網民紛紛表示可惜「香港快成為沒有記憶的城市」、「可否不清拆?這是香港的歷史和特色」、「真心靚而且不會有人再建造得到」、「希望可以保留這些石柱,現在的儲水位置可以改為休憩用途」,亦有人質疑「是否故意日久失修消滅遺跡」。 存有安全隱憂, 野豬 also, 水牛also 香港青年 also 樹木直情被人話係 URBAN BOMB!

當時, 2016 年時,街坊們均十分反對,對兩棵樹和小山丘上的公園好有感情,很多街坊每天早上都到那裹晨運。
其中蘇先生更加在公園自製了不同的健身設施,讓所有人使用。他們都說石硤尾地方擠迫、處處均是樓宇與馬路,有如此寧靜的一個地方,讓他們在大樹下運動,呼吸新鮮的空氣是一件很好的事,認為「政府做事不該官僚,在未證實到大樹係咪真係會影響到水庫結構下就一聲令下就要斬樹,忽略左市民的聲音及自然環境的重要。」
-----------------------------------------------------------
現在大樹被移除了,我們看到地下漂亮的羅馬式蓄水池
但似乎有人做事仍然那麼官僚,一聲令下就要拆掉百年古羅馬式蓄水池。
https://hk.appledaily.com/.../DPG526H7NBHRPDFVWHNNAULHHM/
-----------------------------------------------------------
2016 Old Post to the tree:
深水埗晨運之友 、長者每個人都希望政府不要斬了你
因為你這麼多年
為我們遮風擋雨
我們很感激你
令我們有健康的
好好的地方去做運動
令我們身體健健康
所以我們會永遠永遠保護你
蘇志強/深水埗街坊

2016 Note from ms. dear tree postman:
前往那裹要經過一段青綠的登山路。公園內建了供人共用的小型韆鞦、健身器材,有大太陽傘、樹上繫上許多供人掛袋的鈎、有鐘、單車、椅子、日曆、茶水部、適心打理的植物、綠油油的草地、打着羽毛球的街坊、有老伯伯在高低杆上引體上升,訪問時更有馬騮經過。
四邊被密密的大樹包圍,是一個真的秘密花園,說不定有些老人的浪漫的故事在這裹發生啊。訪問一半,下起大雨,我們躲在兩把深藍色的太陽傘下看着大雨灑在野生的草原上,美得很。

Thursday, December 24, 2020

陶房

身邊有超多做陶瓷的朋友,跟聖雅各藝想合作過,及畫龍窯書的插畫應該進一步擴闊了這個界別的朋友。
我家姨姨以前也曾開過小型的陶室,有自己的電窯。我自己卻沒有做太多,做陶瓷真的很不容易,要有智慧和耐心,畫完龍窯本書更加覺,又要做反模、母模,oh my god! 好複雜呀。
自己最近一次做,是為我家小狗Rosie 做骨灰龕,在藝想的師傳仔教導下,不用幾個小時就做好!好勁。
好多人問 - 藝想有賣自家做的作品(超平超靚)又有開班的(但因為疫症呀,所以暫時停了)
要不是疫症,我們嚟緊兩年還有超可愛的搞作。
書、動物和陶藝都是在動盪世紀中,看似不太重要的小東西,也讓我們曾經question 過,藝術在這種時候還有意思嗎?

藝想主要為智障及自閉譜系障礙人士提供創作平台,透過藝術尋找及分享夢想,並以陶藝及纖維藝術為媒介連繫社區內不同能力的人士。 早於1999年已經成立了,所以有些師傳仔已經做了很多年泥。兩年前還去了越後妻有做大展覽。

我常跟家寶說藝想真是一個Happy place(在裹面工作的人或者不會認同我這樣說,因為也是工作嘛,也許也要追數出糧趕deadline, 但你們也真的成功了製造一個小paradise 給熱愛陶泥的智障人士/自閉人士,什至來玩來工作的人)

都好鍾意呢篇舊訪問「智障兒造陶藝敞心屝 讓爸媽走進世界」
也許是在動盪的日子中的good grounding. 

//他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卻不懂得說話;他喜歡以笑容表達快樂,卻說不出快樂二字。他的父母一直覺得很難進入兒子的世界,直到看到他的陶藝作品,好像終於認識兒子多一點。今年37歲的許家豪,先天性中度智障、加上出生時被臍帶勒至腦缺氧,只會發出簡單音節,平日大多以點頭、手勢、單字與人溝通。他在加拿大出生,後回流香港,在特殊學校畢業後,經社工轉介到庇護工場工作,7年前開始在社福機構學習陶藝。

雖然沒有靈活的舌頭,他卻有一雙靈活的手。他先把陶泥放在手裏,溫柔的搓揉,加上泥漿黏黏貼貼,就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大大小小的建築、動物、人物‥‥‥角色臉上都有一個微笑,連見到的人都覺得快樂。見到自己的陶瓷,他一臉陶醉,彷彿與它們進入了一個只有歡笑的國度。 

有一間房子,四四方方,有前園、後園、陽台、樓梯‥‥‥機構裏沒人知道為甚麼家豪有這構思。直到家豪的父母見到,發現作品上每一個細節,竟與以往在加拿大的房子一樣。再看看他其他作品,突然見到了一家人去旅行時見過的建築,又見到了兒子以前喜歡的電視劇人物。誰也想不到, 30多年來的畫面,深深印了在家豪的腦海裏。

父母受訪時,家豪在旁默默地聆聽。父親在說話時,他把頭貼到父親臉上,專注地看着父親。當被父親稱讚,他會害羞得低頭微笑。還以為他是內斂的人,但問到他是不是很喜歡陶瓷時,他大力點頭︰「鍾意!」一提起陶瓷,家豪就變得熱情,像在邀請別人進入他的世界。

然而,以前要進入他的世界,並不容易︰「以前他不作聲,在自己世界裏面。但作為父母,我們亦要尊重他,不去打擾他」家豪母親說。參加陶藝班後,家豪開朗起來。下課回家後,他會興奮的指手劃腳,模擬造陶瓷的手勢,告訴父母在班上所做的事。母親相信,是陶瓷令兒子漸漸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佢哋仲有個好靚嘅網頁㗎: https://sjc.sjs.org.hk/

Tuesday, December 22, 2020

石牆

石牆樹下的早飯
今早跟stella 姨在石牆樹下食早餐,是早晨八點的約會。

說實在的,我可能對morning person 有種natural liking, 因為自己也是天生的morning person(即係自細都無用過鬧鐘嗰種 XD)  有人約我食早餐/或行山游早水,我會十分開心。 

Stella 姨真是一個超神奇的人,好像小孩子般,對凡事好奇,又善良。
其實她的樣子有點像一隻poodle, 但她爸爸年輕時是養狼狗的。

她家住花墟的唐樓,常忙於照顧老爸爸,爸爸行動不便,要請人每周一次把他抬落樓,去飲茶(因為長期屈在家中會發癲呢)
但她也喜歡閱讀,探險,去新地方, 看來她跟時下年輕人的喜好相同,比更多人更潮,認識更多書店和咖啡店,去過比你想像更多嘅黃店。

她好像我早前提過另一個朋友,自己親力親為照顧年老或生病的父母。
沒有把他們送往hospice care/老人院 (雖然這也不是錯的,只係聽落是十分辛苦的苦差(當然她們說不可以苦着做))
我們見面時就有另一個caretaker 打電話給她,那人正照顧末期病的丈夫,心情低落時常抱怨。  

雖然平日沒有特別提起,但偶然聽到她們說整夜不能睡,會好影響心情。
之前提起另一個朋友的爸爸,更會因為末期癌症的痛而整天意識迷糊地呻吟
(雖然湊初生嬰兒也會沒得睡和要執屎尿,但不是很多人願意照顧老父母)

而stella 自己都有當義工探訪獨居老人,帶他們去飲茶等。 
不過疫症期間就只能virtually 探訪!
她即將要為了行走不便的爸爸而搬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唐樓家了。

她也曾經因為大病和化療才辭去工作,不止一次提起,那是意想不到的大收穫,因為根本不喜歡以前份工,辭職後才發現世界咁精彩,咁多好嘢。
又因為病而認識了很多會交心的朋友(我媽媽也是這樣子)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病過的人都會發現 - 心境開朗是超重要的。當然不是那麼易啦。

她說到自己很喜歡自己的頭髮,初病時掉髮掉得一屋都是,爸爸還會俯身在地上拾起那些頭髮,她於是忍不住要去剃光頭,那時很傷心,但剃髮師傳和朋友都很好人,令整個過程都充滿歡笑,倒是回到家,一脫掉帽子,媽媽就哭了出來。

有這些朋友很好,我絕對也會有時感覺跟自己的朋友距離很遠,好多人生活很忙碌,忙完就瘋狂去旅行或購物, 當然that's their lives, 但有時感覺跟他們距離很遠很遠,雖然認識了十年以上,但有時完全沒有「朋友」的感覺。 
唔知係唔係真係因為 health is a crown only the sick can see. 
不過我也跟stella 提起在生活書院的班中,我們也會找到心境相近的人,能夠談很深入很有趣的東西,大家都很感動。所以我想是有的,只要用心看看,就會找到。

Monday, December 21, 2020

冬泳

So I just went running, and throughout my run, I was thinking about swimming, I felt SO pulled towards the water...
I have been missing my daily swim for many days... Public pools are all closed now, and it's a tiny bit too cold for open water swim... 

NOT being able to conveniently stick to my routine (morning swim) was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or my 2020, even though we can take a bus to swim at the beach, but as a daily routine, convenience is also an essential point. 
And, that's why walking and running is such a great thing, as you don't need much other than a pair of shoes.. 

But my friends and I figure that we are just true swimming babies. 
And many runners eventually need to turn to swimming too (because swimming is much better for your joints) 

On the flip side, Swimming adventure was one of the biggest 收獲s of 2020, we swam many new beaches, and had to explore the open sea (due to the closure of the ones with shark nets) We braved new world outside our comfort zones, and found liked minds, form our little swim club, it was not just great physical activity, but wonderful social reunions too. 
People in our swim club all have their busy lives, from selling airplanes to taking care of newborn babies, but they also love the water so much, and felt an essentiality to go swimming, that we would all just make it happen early in the morning! 
We discover many cute new stories every time too. 

One of the things I wanted to do from all these swimming drawings - were to compile it into a little zine for ourselves. We will make it happen! 

Stepping outside our comfort zones, is always rewarding; one time in 2017, I swam in 2-4*C Icelandic water, and that experience reminded me that we really can do more than we imagine. 

講咗咁多, I think we should go winter swim. 

Saturday, December 19, 2020

吶喊

這兩天在畫「龍窯的生活點滴」這本書已經畫了一年喇(智障人士生死教育那本都是)幫這類書畫插圖跟我平日別的繪本、地圖工作很不同。希望一切最後出來都會是好的啦,我都好期待。

啲人好鍾意Tove Jansson 嘅moomin, 但我真係好鍾意佢寫俾大人睇嘅小說,好有一種北歐人才有嘅獨特,天氣咁凍,令人好想只躲在家裹創作讀書;但香港成日咁多活動發生,好似今日Bleak House Books寒風中在見山pop up,好想去探吓佢哋.... 仲有好多活動,好多想探望嘅人。

好想幻想自己在偏遠溫暖水邊小木屋!

不過如果我真係喺全日天黑偏遠溫暖北歐小木屋, 我就又會好想,四十五分鐘可以跑步去探Mavis, 食keto 蛋糕、看街市小貓;另一邊廂也可以向東行,經過漁市場,十二度還在泳棚游海嘅八十歲老人,探黃竹坑ceramics studio的朋友。

人真是笨動物。貓沒說錯。

因為《遇見文學》我竟然睇返林海音嘅《城南舊事》同埋魯迅的《祝福》呢啲seriously 會令人覺得係讀中學文學時才會讀的 ..... ai.... 被逼睇的書,但其實絕對唔係咁嘅事!!!

文學除了用字可能有藝術性,但都explore 好多認真的人性問題(不過其中一個/我自己的個人障礙,可能係對中國封建守舊嘅抗拒,讀那些所謂巨著成日遇到要浸豬籠呢啲事,就令我心情好差...)  但其實都唔係淨係咁的。  

《城南舊事》裹面有一篇讓我想起Les Miersables; 一開始有比喻主角喜歡看海,常分不清天和海,因為都是藍,但其實天和海本來是在距離很遠的,好像事非黑白一樣;跟那個故事內容好像,就係有人偷嘢,但也是因為時勢所逼才做,然後有別的人受懲罰了等等,偷嘢嘅係唔係一定係壞人呢。

有朋友聲稱自己係唔讀小書唔讀書的,我讀兒童文學時小不免會讀到好多theory 講閱讀陪養同理心,唔知佢哋只係睇電視劇集成長,係唔係都一樣會陪養到同理心㗎呢 ?
我也不是專家,只不過是喜歡讀書而已... 

有些我以前聽過的東西,but somehow 好似完全無在腦海存檔咁,太奇怪。
例如2012年學民思潮以「鐵屋吶喊」做口號, 反國民教育,近日有人post 返當時的周庭.... : (

「鐵屋吶喊」這個比喻,是當時有朋友請魯迅寫文。
魯迅說了鐵屋子的吶喊的比喻,認為在鐵屋子般的*無聲中國*中吶喊不僅是無用的,而且悲觀地相信是有害的,會使少部分較為清醒的人感受到“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

但魯迅最終還是為錢玄同的反駁所打動。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不是說能有幾個覺醒,就能在令多幾個人覺醒,總有推翻鐵屋的可能性那類嗎?)

於是便有了第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吶喊》也逐漸產生。

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海角

我剛開始看一本日本小說。內容讓我想起去年秋天,去了日本佐渡島探我的筆友,佐渡島是距離新潟縣還要兩小時船程的一個外島,幾百年前曾用作流放政見不同的人。

那裹因為偏遠,年輕人都離開,嚴重流失,每年的人口減少至少一千人。

他跟我同齡,去年正值社會運動,所以我倆討論的主要是香港發生的事,他也打從心底關心和有興趣的,緊貼香港發生的每件小事。後來還特登來香港看,住在我家,那是理大那周... 

我帶他去了protest, 和理lunch, 坪洲、深水埗、堅尼地城,請他每早也跟我去游水等。

而在去過的地方中,他最喜歡之一是見山書店,是真的,我也有告訴sharon.  

啊,講咁多,其實我想講嘅係,當時我們在佐渡島一行大約八人(?),住了在北部一家民宿,真是真的真的天涯海角feel,萬理無人,天和海好大,晚上很冷,風很大,叫天不應叫地不聞那種;晚上對出有點點漁船的青光..... 說真的,真的有點恐怖。

大家如果想看真日本,不是修飾過的瀨戶內淡藍,那裹都幾有趣。

而那家民宿竟然是中國人來的(說一口流利的日文)

我跟筆友用日文寫信,所以肯定有些東西lost in translation,但他絕對是一個特別的人和好人。

他獨個兒離開家,去到一個根本無人的外島,翻新了一個荒廢了的巴士站,賣冬甩, 就只賣冬甩和咖啡兩樣.... 那村子可能一百人都無,全是老人。那麼寂寞隱世的生活。

他曾經告訴我自己是一個很易累的人, 這句說話我很深刻,有什麼人會這樣說自己... 

剛巧那段日子,我家小狗會epilepsy, 而他有一個好朋友,有嚴重的腦腫瘤,會epilepsy, 被逼要搬離開外島,回到日本本島,他時不時會探望那朋友。

他來香港前收養了一隻黑白色的小貓,不過是一兩星期後,那貓兒被車撞倒,立刻帶了去獸醫,不幾日就死了。

他當時很傷心。

他也很喜歡看書,對政治有自己的觀點。但總的來說是個很靜很靜的人。

後來,是我,可能當時很忙,沒有繼續跟他寫信,因為我要寫日文,其實都吃力的,為了此事我內心很抱歉,我最討厭人不辭而別,但我覺得自己在這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somehow 就係咁....


討厭,其實我係唔係應該做散文作家... 我睇咗幾頁書寫咗咁多嘢...

題外話,為什麼我身體總是咁唔聽話..... 

喵仔

冬日床上的小老虎 
不知道沒有養貓的人熟不熟悉這些研究 - 貓和人類共生了近一萬年,但跟狗不同,貓在這一萬年間,外貌和基因都沒有太大改變。(即是說他們沒有被真正被馴化)

像狗吧,他們會因為跟人類生活而產生巨大的外在變化,與其野生同類在外表上有明顯差異。

馴化過程中,人類常以人為本位出發,培育心目中的理想特徵,挑選性格溫馴的來進行交配,幾代之後本來張牙舞爪的,都變得溫馴乖巧。
人自古馴化動物都有動機,例如現在的狗有用作看門、陪伴貴族、送信(把信從船帶到陸地上的狗兒);到現在也有導盲犬、尋bed bug 犬、尋truffle 犬... 


但貓卻沒有什麼馴化價值,也不容易被馴化。

貓也可以說是自己走進人的世界的(走進糧倉獵食鼠輩野鳥。貓發現,只要靠近人類社區便會得到好處)
貓不像狗,沒有階級之分(什麼沒有群體)沒有領䄂,也就不會討好領䄂,總是獨行獨斷。
貓喜歡吃新鮮捕來的肉。
狗就算是rotten food,人家捉的/食剩的肉都會食,所以馴化貓嘅成本就太高了(歷史上很多人自己都未有得食)

//奇怪的是,人們在數千年間仍然不停嘗試與貓建立長期關係。換個角度看,人貓關係是否自然界之中最沒經過計算,最無私的一種「純愛關係」?//  
//說穿了,人類是在單戀貓。// 明周文化 「人馴貓?貓馴人 物理學者家中的萬獸之王
同一個朋友也推薦我們看 - RTHK 零距離科學 《走進貓世界》超好睇。

我爸媽以前反對我哋養貓,但現在對我家的貓極之溺愛,怎麼說,他們兩個都好「孤寒」脾氣也不算得什麼好(總之是令人十分之煩惱的人類)(養貓這種咁蝕底嘅嘢佢哋係唔會做,並常表示後悔生了我們)

但現在爸爸每回家都問喵在那裹;出街前又要幫他開收音機,為他開冷氣暖氣(對我們人類絕對不會這樣子)
上一隻狗狗Rosie 做大手術,很貴,我還要隱瞞住,辛苦籌錢和賺錢; 但喵喵這年不是大病嗎,他三番四次問有沒有找更好的醫生。

最後要動手術,也很貴,他義不容辭上去醫院俾錢,一句都無埋怨過。
有時還偷聽到他跟喵喵說 「哎喲,有天喵喵你死了我們怎樣.... 」

又要去citysuper 買法國春雞焗了還給他吃。
喵喵小時候在我們家是暫託的,很瘦,差點活不來,同胎的都相繼死了。
有天爸爸還抱住他說什麼「你也想要長大嗎?那是充滿冒險的旅程啊」之類的說話.....
聽得我現在打出來都皺眉了... 

雖然這種故事在我當動物shelter 義工幾年中,聽過無數咁多,但親歷還是.... 難以理解。

我聽過很多很多朋友說,近日貓貓每天半夜五點在叫,要食東西,大家都沒辦去,只能吃床餵他們吧;所以,絕對是貓馴服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詩人陸游愛國,其次愛貓,曾賦貓詩無數。窗外狂雨,山野傳來海浪翻滾的聲音,他卻樂得獨自和貓在柴火堆旁守着暖毯,「我與狸奴不出門」。

村上春樹甚至說,養貓能解決一切人間煩惱。昔日,貓是人的狸奴;如今,人是貓的貓奴。牠們走在真實的沙野叢木,同時掌據我們的水泥城市與網絡空間,來去自如,宛如霸王。

When you own a cat, it can often feel as though your pet is also your boss. A cat isn’t going to fawn over you, or debase itself for your affections, or be impressed when you feed it. And yet, despite this withholding, humans have welcomed cats into their hearts for millennia: the ancient Egyptians famously worshipped them; they travelled the world on Viking ships; and today they are some of the Internet’s best memes. But, in fact, as Abigail Tucker, the author of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explains, “You could see our relationship with cats as a series of cat-controlled takeovers.”

逢星期四是我餵流浪貓的日子(我們分工了)今天天氣這麼冷,現在早點就去吧。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不夠

「你覺得我是否要看counsellor, 但我嘅問題好似唔夠嚴重」有個朋友曾這樣告訴我,他近年工作很辛苦,試過想從辦公室的窗子跳下去。有次拍了一張辦公室桌面的相給我,是一座活活的紙張城堡,四面都是紙牆。

近年,越來越多身邊的朋友會考慮自己是否需要看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但以上這段對話最有趣的是「好像- 不夠- 嚴重」雖然我們都知道這類問題不能與其他人比較,但就算他真的打算尋求協助,有時也不知道如何/何處找,是真的。

他曾對我說,那些關於自殺的文章文末都會列出一堆防止自殺機構的電話號碼,但「我嘅問題未衰到咁,係好困擾,但也怕浪費了真正有需要的人的quota」

想起這些是因為今天跟一個新朋友見面,她好一段時間前在IG message 我說,看了我關於死亡的繪本《最後的告別》很喜歡,也知道她是UWC 師妹;輾轉間,今天就見面了(實在見之前我也很想不見,是不是所有人都係咁?)

她一直在當律師,但有天辭掉工作去了歐洲讀Interation design, 不是藝術設計的設計,而是設計一些改善人類生活的東西,十分之多樣化的, 例如payme, apple health 都可以說係呢類。

例如:有以幫助小孩子能順利進行身體檢查如MRI 般(先讓他們看一段片,幻想是坐太空船咁)(跟我正在做的智障人士生死教育的很相似)

可以是改善普通人跟聽障人溝通時的一個device (我們總認為殘障人要習慣我們的世界,但其實可以反過來,有個device, 告訴正跟聽障人溝通的健全人士 - 你講得太快喇;太高音喇等等)

也有幫助學習的,幫助team-discussion 的,也有很多是跟改善病人生活有關的。

而她正在做的是一個幫助喪親人士的一套東西!
我就想起,的確,很多人的bereavement journey 唔係嚴重到要被轉介係見社工,但之前我已說過很多次,如果不好好處理那哀傷,可能係幾十年後還會traumatize you,也是我見過不止一次的。

真的很好啊。
很開心遇上你。

所以我也要努力努力了。好彩黃大獅的繪本已經做完,筲箕灣的地圖也大致畫完,但還有好多別的東西要埋尾/或者開始。
今天一早在動物小組織世界就出現了很多風波,大吵大鬧要把好端端一隻貓殺死的領養人; 瘦剩排骨又痾血的唐唐等等。
謝謝Mavis 買給小草的小衣服。
雪中送炭啊。

遇見

有一個客人訂了一幅畫給她秘書,我也幫她frame和包好。她以前曾經買過很多大的地圖畫,這次是第一次給秘書訂造禮物,秘書收到後message我說:「收到喇, 好靚呀... 好靚呀.....🥰🥰🥰🥰🥰🥰🥰🥰 我D 同事睇到WAWAWA 聲」好可愛,真好,搞到我在電話的另一邊都好開心。

就是送禮的快樂喇。

昨天也為Bleak House Books 的專欄畫畫,畫了兩次本來還想畫多)... 請大家在IG story 投票,這次超多人投票呀,但結果勢均力敵。我把不會被刊登的版本在這裹分享吧。(啊,說不定我還會畫第三個版本)

我咪話呢排畫文學地圖聽緊RTHK《遇見文學》嘅,我差不多幾天內一口氣聽了一百集... 好多集都好好聽。

真的是那種能讓人暫時靜下來,穿越時空,重新認識一位位作家的好節目。
我以前大學讀兒童文學,並唔係大多數人想像/讀嘅creative writing或者係design/illustration 嘅degree, 而係一個文學學位,雖然係兒童文學,但基本上都係用文學嘅tools. 

我覺得讀文學是需要一個特別的腦袋的(我是沒有的),有些人讀書只是享受書嘅內容,但有些人會看到背後更多(either way 都沒有對錯)亦都有啲人會利用文學創作來做實驗。


而呢啲唔同approach 的創作或者係創作動機,亦不局限在文學上,在繪畫建築舞蹈攝影都可以用到,是很好的反思和思考。

啊,我想起主持人講到gabriel marquez garcia 寫百年孤寂時,是有次跟家人出門口前往墨西哥城途中突然萌生萌生《百年孤寂》的寫作構想,就拋下家人,說要回家寫故事,在閉關十八個月後,終於完成這部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的經典之作。完成後要把厚厚的手稿寄給編輯,去到郵局發現差幾蚊,唔夠錢,情急之下,回到家中賣掉各種家品再去寄過。黃念欣教授說不論故事是真是假,都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位很好的storyteller. 

還有何紫那集都好有趣,回想起很多小時候讀過的故事。
Umberto Eco 的都好有趣,把深奧的故事都說得很清楚, 吉田修一,東野圭吾和Kazuo Ishiguro 的我都很喜歡,但也有我較無咁喜歡嘅例如係村上春樹,因為點解揀挪威的森林呀,應該揀1Q84或者any other laaaa!!! ahhh
還有香港作者例如黃碧雲、陳冠中、董啟章、小思、西西、舒巷城都好正,嗰啲寫咗1997 或2003 嘅故事,現在讀來還是咁.... timeless.... 大概我們就是一個永恆失城的城吧.... 

啊!我想突別講吓,許地山嗰集好有趣!!!

我有沒有告訴過你們,在我小時候,我姨姨是香港某兒童文學出版社的編輯,所以我也會接觸很多繪本,而她年輕時是讀台灣大學中文系的,她很愛很愛貓,現在也有兩隻唐狗和一隻貓,小時候我在外國讀小學,她會寫和畫很漂亮的信寄給我。

現在想來,很好奇她當時是研究什麼的!
我們家不是什麼超有錢的人什麼的,小時候我們住在旺角一間二百呎左右的小房子,爸媽工作都超忙,所以我跟媽媽的siblings 和婆婆關係更親密,但華人家庭也不會把親密掛在口邊或身體語言上。就只會在心裹想親近。真是好奇怪的事。

好喇,唔講咁多喇,大家還是好好讀書、畫畫和做運動吧。

拋開煩惱,遇見文學。

Monday, December 14, 2020

埗頭

Every Drop Counts
今天天陰白濛濛一片,份外寧靜,最適合畫地圖。來到畫這幅地圖的第三天。 

客人今早跟我say hi (Translation: 開始咗未呀) 想起他當天找我畫這幅地圖時,message 了我好幾次,不知怎麼當時我誤以為他是某些親中機構的員工(每提起這事我都笑出來)

又當時我手上實在很多工作未做完,一直沒有回覆他,幸好他鍥而不捨!!!omg thank god! 你當時都無講!係文學地圖! 他告訴我,一直在找人畫地圖,水煮魚的羅樂敏和chung wah  都提議他找我(太感動和感謝她們了!!) 

文學 x 地圖 是最夢幻的組合吧。

初次見面,我們約在油街等,他們是三個男人。其實我大多數嘅文化project 合作伙伴都係女性,所以跟佢哋三個去行那區時,都幾refreshing, 例如會話,「呢度就算係朝早都會有(一樓一)的姐姐聊你講嘢」平日同女仔合作唔會聽到呢類故事 LOL 

他們都很博學的,又已把文學散步地圖寫好,極之有趣,學到十分之多新東西!好開心呀。 然後自己也搜集了很多當區居民的故事(雖然最終未必會收入地圖內)但還是十分有趣的。

如果你miss out 了之前的IG story, 你見到畫中心U 字型位置,滿滿是高樓愛蝶灣和愛東邨這些地,都是填海的,以前全是棚屋,和小船。

例如在政府PRO 找到筲箕灣山邊1956 年的照劃,是一家7尺x 4尺,住了兩個人的樹屋。

 「我是1962年從西營盤搬到筲箕灣,住在淺水碼頭村的石屋,葉文權是我的街坊。村口在筲箕灣道,走回家要15分鐘,都是上山的路,當時12歲覺得非常辛苦。從家裏看到伸入九龍灣的機場跑道,觀塘工業區和維港東部,背山面海,現在的描述是無敵海景,大有李超人說的心曠神怡,怕且都要一萬蚊一呎了。家裏沒有食水供應,有公用水井,但地下水供應非常不穩定。我們和鄰居合作在山上一處溪澗把水截流到一個小水池,用膠水喉送到屋內,大家24小時分段把水儲起來用,每次打風準會吹斷幾段水管,和鄰居小孩上山善後是指定動作。1963年大旱,山澗水沒有了,政府4天供水一次,每次4小時,我們全家總動員拿着水桶在街喉排隊,好彩拿到水的話還要從筲箕灣道抬上山,真是every drop counts。要到70年代中水務處才鋪設公用街喉上山解决了食水問題,免費取水,更沒有排污費這回事,至於屋價有沒有因此上升就不得而知了。」 

為免太長,我就要下次才介紹文學故事了。
但實在很每一區都充滿寶貝的。

Sunday, December 13, 2020

筲箕

I felt especially troubled tonight (?), maybe because of the current news(?) which could also create ripples arousing other bad emotions/memories (but hasn't it been over a year since all this shit started, so I guess most of us were not numbed by the news yet? .... (on a tangent, it's not infrequent, that people ask whether you'd get used to the discomfort or inconvenience of chronic illness, which I can only say no, at least to me) 

Went out to exercise in the dark roads, and saw this old dog, I used to wonder whether I'd see Rosie grow old (and imagine all the hard things I might have to deal with, e.g. blindness, incontinence etc.) but she didn't grow old, we didn't know her exact age, because she was rescued from the breeder, it was a cold Christmas, I took her home to foster after one or two weeks of consideration, seeing she was always overlooked in the centre, even though she had this limping leg.... (well, maybe she was "overlooked" by the many potential adopter visiting during Christmas, precisely because she's limping...) 

Actually I thought of her the whole day, somebody made me a little tag of Rosie for me recently, which reminded me that a few newer friends of mine didn't realise 小草 (grassie) and Rosie are two different dogs, I didn't explain, because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I love that tag still, and the fact that this friend made it for me. 

Rosie's last months were filled with big and small epilepsies, always in the middle the night, not great, she's a smiley girl, even though she's been through years of human neglect, so it felt unfair that she had to suffer from these very long seizures/epilepsies .... During her second one, I screamed out loud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I didn't even scream out loud myself when I saw scary doctors... or wounded wormy animals etc.... 

It was sad, and hard, but the love was worth it. 

I wrote and illustrated a picturebook on the topic of bereavement a few years ago, and still get lots of letters and thank you notes from readers from time to time, I remember going to book talks, and hearing all these people sharing how they did not dealt with their grief from decades ago, and would break down when triggered years after... 

I wonder if dealing with grief is a lifetime lesson. 

My love with Rosie was alot simpler, as compared to a lot of other grieves in life, some still haunts me deeply. As I said in the beginning, maybe I am just feeling troubled today... surely most things in life, we can never disentangle... 

So, I was thinking, we should focus o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but the future also feels like an unknown in today Hong Kong, when most people are thinking whether we should "escape." 

Today is the 2nd day of this literary map. 

Came home to little grassie's warm welcome, Yvonne asked me recently, how did trembly, extremely scared Grassie knew to trust me since day one, honestly I have no idea. 

Thinking of all the animals I have encountered, warms me from the inside though, because all of them, regardless of their breed, age, and personality, basically are good. 

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午睡

"Cat Nap on Map 午睡貓兒"

木棉樹總編和我總是好想做些無離頭的繪本,我們都說故意遠離教科書什至有education moral 的書,偏偏我之前出過嘅書都係叫做泛有教育性,例如跟贐明會合作講生死的《最後的告別》,香港Animal Rescue 的《Deserve》和佔領時的地圖《夏慤村地圖》... 

跟住我好想好想出一本相集,係叫"Cat Nap on Map" 其實係map.... 但其實係Nap.... 不過seriously 無意思,我想不到誰會買..... 所以在這裹跟大家分享好了。

今天看了我最驚的醫生... 他和我和我其他的醫生都知道我努力了,勇敢了(還要繼續)新聞壞透了,所以現在奬勵自己post 毫無意思的貓相....

熟悉我嘅人都知道,自從大學開始,我工作嘅時都會聽podcast, 因為我嘅工作只係要用visual mind, 而不用寫字計數,所以我可以聽住audiobooks ah, podcast 來畫畫,談起這事,我會打從心底開心起來,讀大學時我覺得自己讀緊兩個major, 其中一個是從podcast 學回來的知識,醫學文學博物館學乜都有。 

而呢兩日畫呢幅文學地圖就聽緊RTHK《遇見文學》是黃念欣教授主持的,諗起我好多年前已經其覺得佢好勁,聽《遇見文學》好似免費又唔使出門口咁上了她的課 :P  

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失去

Sometimes i dunno what to do with all these drawings i have drawn, existential crisis. 

But I *truly* enjoy the process of drawing more, which is also partly why i dunno what to do with them. 

我家廳裹有一幅很久以前畫的大坑粥店晝,看見就想起那時的黃燈、粥香,三十多年老的店,老爺爺做腸粉的晚上,我們跟小朋友一起吹牧童笛,整個渣甸山大坑的人都看住他們長大,剛出來工作的回憶,傷心的,開心的。

也有別人的畫,別人的相,別人的文宣和名信片,也有karpo's daughter's drawing, 那是我很喜歡的。還有山之音, 有天也想貼些 New Yorker 封面在牆上,雖然我沒有牆了,寫完了一大堆我還是不知what i should do with my own drawings.......
如果有這裹以外,有些人覺得某張我的畫能brighten their day a little, I'm more than happy to give them a print as gift. 

想起嘉寶曾經訴我,藝想有位師傳仔有次打爛了自己嘅作品,冇人明白點解佢咁做,而且是他做得最靚,大家最鍾意嗰件。於是,嘉寶有次決定跟佢嘅方法做一次。「我將自己畢業嘅作品,扑爛咗,然後,個心好痛、好痛好痛好痛!事發喺畢業左幾年,呢幾年都冇乜做陶瓷,扑爛咗之後,發覺自己真係好鍾意好鍾意做陶瓷。爛咗,未必係失去,反而係重拾拼搏嘅心」

我是從來不懂得back up 電話和電腦的,所以有次在的士上掉了電話,遺失了一年半的相.... 我沒有極大的婉惜,但那件小事會令我常常想,keep唔keep 某些東西真的那麼重要嗎?
真正重要的記憶是不是在腦裹就足夠,是不是會已成為你身體記憶的一部份。

I have an A2 swimming poster (deep water bay) outside my toilet's wall, i actually love it, 每次經過都想起那深水灣的快樂回憶。pure joy, morning light, sparkling water, amusing stories. 咁有時貼喺度又幾好喎.... 

我還是專心開始畫下一幅地圖好了,反正世上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

鱷魚



THE 6 CHILDREN'S BOOKS I FOUND FROM BLEAK HOUSE BOOKS ONLINE SHOP!
"That's the thing about books. They let you travel without moving your feet."

Their physical shop is closed, but they still spend everyday packing your orders. So I realise, THEY ARE THE REAL SANTA WORKSHOP!

I hope Bleak House Books, the Independent bookstore is not something foreign/unknown to you by now!! This amazingly warm treetop space, has been standing its ground, in this city where even words are of increasing scrutiny.

Yesterday, I was in the same lift with the postman, and I so dearly wish that his parcels were for me, sadly it wasn't. But I smiled and knew, it's coming : )
I ordered 6 precious books from Bleak House Books magical online portal!

I never used to shop online, I guess covid-19 did changed me a bit even on this aspect, and it's not all that bad. I have vivid memories of carrying heavy groceries OR books.
Particularly during winter in Edinburgh or Cambridge, we tried to buy all these discounted stuff, and walked through the 30 km/h wind and rain, luckily I was with Phoebe, and we laughed through it.
(Well this also reminds me that we have even WORSE memories of carrying architectural models, cards, and even clay) in the wind !!! #architecturestudents

And then also carrying books from faraway libraries back home... thinking back it was half funny, but one time I almost wanted to cry hahaha I always borrowed too much, and still owe multiple libraries thousand of dollars oops... But Just being surrounded by books makes me so happy, i would smile A LOT just for that! (my friends all know that)

So I found some of these books that i have longed to own at BHB website!

Have you heard that some booklovers like to buy multiple copies of the same book? Mainly because... they are so good, and that they are just perfect give of love or nourishment to friends I love. (Well, if i give you a book as gift, then I truly love you)

The House on East 88th Street (Lyle) was one of these books I bought many times. It's just a really cute series, no major morals.

The story is about a family named the Primms who move into an old Victorian brownstone, only to find a performing crocodile named Lyle living in the bathtub. At first they are horrified...
I love these older books, the illustrations are so beautiful, when the virus is better, (and if my shy dogs and cats allow) I really wish to invite you all to come read picturebooks at my home. This story is the type that warms your heart from the inside after finish reading, and it only takes like 7 minutes to read a picturebook. But some are so touching it makes you cry.

Independent bookstores support core values of community, creativity, convening, civility, and contact. They provide a place to connect with like-minded individuals and to feel recognized in a world where we often feel like just another face in the crowd, a safe haven of comfort in our ever more fast-paced world.
It also means, that $$$, jobs, and taxes remain in your community.
https://www.bleakhousebooks.com.hk/

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

龍虎


"Sometimes we need fantasy to survive reality"

有一個我好鍾意好鍾意嘅地方問我可唔可以幫佢哋畫聖誕咭!
然後我一不小心畫了雪景,好彩佢哋唔介意!
你知我是特別深愛戰前白色小屋的.... 還要是自己的家區。
發現好多住在這間白色小房子方圓幾十米嘅朋友都未去過!並且,唔知道係可以免費去睇展覽的。
今年年初也在見山買了《感知西半山》一書。

記得早前@excohk 寫過這個地方!很喜歡她們寫的。

不如問吓 excohk 的朋友仔我可否引用她們的文字吧,她們也介紹香港有趣的展覽和地方的!



【excohk_展覽】
《超級治癒的小地方-1》
------------------
不知道這裡有沒有香港大學的學生。筆者出身中大,其中一樣最欣賞中大的就是她「環抱山水日月之景」😏😏不過事實證明實在太天真了,山外有山。在看過由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策劃的《感知西半山》後,忽然對龍虎山感興趣起來,想要去參觀。

《感知西半山》這本書,其實就是由不同學者、專家、藝術家、作家等人士就龍虎山的自然生態各自作演繹。其中勾起我去龍虎山走走的原因,是因為其物種何其豐富:你很難想像香港的後山會有果子狸。書本製作精美,無論排版、紙質以及資料搜集而言,都是很令人放鬆卻獲益良多的一本自然的讀物,對於生態入門者(筆者)而言,都絲毫不覺得無聊,很值得推薦。

Anyway,今天要說的並不是書評,而是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這個地方。由港大走大約十分鐘,就會到達這個典雅的白色小屋。這間小屋原本是濾水池附屬平房,又曾改為做政府宿舍。地方骨緻,白色小屋外有小徑通往生態池,旁邊就是種滿香草、各類樹木如榕樹等植物的小花園,非常平靜舒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人員的打理心機跟友善:
.
你有無嚟過呀?
.
無呀,今次第一次!但係呢到好靚,下次會叫其他朋友嚟!
.
喔,你睇下呢個,你估下喺咩?(圖四)
.
仙人掌?
.
喺火龍果種子呀!呢度種嘅植物會跌啲種子落嚟,跟住我會收集,用膠樽裝起去種。
.
好好阿,感覺非常自然!
.
係呀!你下次再嚟,你搵返我,我執啲種子比你!
.
她很仔細地向我介紹了種在植物園的不同植物種類。雖然姐姐應該不是在館內工作的人員,但是完全感覺到她對園的熱愛和熟悉,有時候聽這些工作人員(有如MoMa的Beyond the Uniform: A Day Led by Security Officers)的介紹,比起官方的介紹更有親和力。(不過館內導賞也十分出色,下篇再談。)若有興趣去遊遊,大家都應該都會被感受到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的清新。

總之就是非常清新的一個地方,單是這種清新已經很值得單獨出post了,哈哈!

館內的展覽跟龍虎山,她們在別的帖文裹有再談。


Tuesday, December 8, 2020

逃家

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lives before he dies "

每次去完木棉樹出版社都有種莫名的感動。

在黑如墨斗的邪惡日子。還有一個好人小聚集。
木棉樹以前也出雜誌,每期都會收到很多很多小讀者來信。 我自己也是木棉樹創刊雜誌開始,便訂閱的小讀者。 也有讀他們出版的書。 多年後才跟木棉樹姐姐相認。 總編輯(大家真係叫佢木棉樹姐姐的)說試過好多小讀者寫來問:「小六後問可唔可以訂(木棉樹雜誌)一世」 仲有位小時候每年都去書展睇書的男仔,到中學,大學,仍會時不時回來讀書的。


做雜誌真的好辛苦,她們團隊得幾個人。 我讀小學時,木棉樹仍在一個樓梯底出版,封底的地址是編輯木棉樹姐姐的屋企地址!當年有份去參觀出版社的小朋友,看見佢哋經營艱苦,會說大個後會回來幫忙!


木棉樹的書不止是好看,製作認真,而且還十分便宜。 全都是港幣四十元左右!因為她們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買到自己心愛的書。 你要明白百幾蚊本書對於大多數人都係好貴的.....
事實上,跟書店分完錢後,兩邊的收益都很低,所以有時大書店都不願意賣他們的書。


試過有兩個小朋友,總是夾錢每人選一本書,看完交換看,結果有一年,一個小朋友選了多字的,一個選了圖畫書,其中一個就說「那我不跟你夾了」 佢哋咁多年嚟都係幾個女子,螞蟻搬大石咁支撐整個出版社的運作,讓香港的小朋友讀到好的文學作品。 她們沒有這樣說,但我覺得她們是辛苦經營的,所以很開心一拳書館賣她們的書。 木棉樹很多書都沒有所謂明顯的教育意義,又無做教科書,但係文學同埋artistically 都是十分之出眾,有時家長睇完都會問 :「本書係想小朋友學到啲乜㗎?」(無)


一拳聽過以上故事後,有天問我可唔可以親自上佢出版社,佢哋話想有聖誕送暖行動!
一鳴今天親自上木棉樹選了二十五本書。
大家現在已可以在一拳找到木棉樹的書,但好快就會有更多!
一月二月還會有exciting things coming up!!


我想,若果你正苦惱要給誰找份聖誕禮物,其實送繪本都是很好的,還要只是四十元左右,但讀到一個好故事,是一生的禮物。
我喜歡逃家小羊,還有很多,其實真的,有些書,如長谷川集平的講故事方式,真的開拓人們的想像,讓人看見,畫畫,故事可以有很多很多種。


我總是在說很多很多,不知道有沒有人想聽/想知,但反正我很想把這份感動跟你們分享,希望你們也能得到這一份感動。


有心嘅人總在城市一角默默耕耘,發光發亮。

Sunday, December 6, 2020

光環

記得有一個很好的義工朋友跟我提過,她不能常常來當義工,因為看見這些受人傷害的動物,會很傷心。 嗯,當了義工這麼多年,反而覺得就算他們傷痕纍纍,少了隻眼, 少了對腳, 但至少來到我們這裹,就會安全,看醫生,會找到好人家,會好起來。

今早倒是收到一個朋友的message ,讓我想哭(我不是我寫得那麼易哭的haha) 

她說朋友家的貓快要把主人弄癲了 ,主要是問我有沒有「馴獸師」。
她說隻貓令朋友快抑鬱了,總是深夜大叫,朋友無覺好瞓。
隻貓本來是朋友的老公的,但老公不打理。
她說:「貓在喪叫,無原因,又不是肚餓,勁痴線.... 搞到全家好燥底,燥到打仔」
「個仔已經好麻煩,仲要理埋三隻貓!有一隻就痴線嘅你話死唔死」
我告訴她沒有馴獸師,貓的行為不會無原無故,必定是有原因的。例如想人愛,或很不舒服。

她說「錫唔落呀大佬做到人都癲呀」

我忍不住問她,是貓錯,還是人錯?

她告訴我,朋友隻貓「有舖癮鍾意隨處大小便,搞到周圍很污糟,聽到都癲」
貓是愛乾淨的動物,唔會隨便隨處大小便,要不是很不開心,就是有生理上的極度不適。
再問之下,才知他們一天到晚都用籠困住貓,怪不得貓不開心,會喊。

聽到都很心痛呢,因為其實貓都是很不開心才會這樣子。

後來這個朋友告訴我,聽完我說之後,現在明白了多一點,本來她以為這隻貓是性格有問題,公主病,才會這樣子,所以她很嬲這隻貓,現在他們會試試勸朋友老公surrender 隻貓(給我們)

我就只可以offer her: 「如果有需要 我可以同你個朋友老公講。我哋唔會shame 人鬧人,只係想為大家好。 

如果男主人知道貓會去到一個安全嘅地方,可能都會安心啲。我自己都湊過好多初救回來,會成晚喊,周圍痾的動物,當然明白係會好大壓力 (I MEAN IT!!!) 

而且,我是自願的,但你朋友也要湊仔,隻貓也不是她選擇要養的。 

男主人都要respect 現在老婆和貓都唔開心。我想可以先用軟的方式勸他。

but if in the end, really can't, then ur  friend should consider just giving it away (to us) 

之前老婆試過找animal shelter, 我覺得隨便找個animal shelter, 老公唔放心都正常 but... 老婆都話,你困住隻貓,同虐畜無分別。而老婆快要被逼得見心理醫生 -_-" 

所有人都知,入得LAP 嘅門口,隻動物就會安全, 我哋批adoption 都算係全香港最嚴之一,同埋 係no-kill shelter, 無人要都會養佢一世,好難好難嘅case, 我哋都會盡力照顧,好心的暫託家庭 都好多. 斷腳呀,無眼,全晚大叫,有seizure, 有brain damage, 大嘅傷口 ,所有, 我哋都會幫,我哋嘅centre 他們都可以來看,好乾淨的,所有人都係no paid 義工,open 365 days a year; but we always prefer to put to foster home, 暫託家庭對貓好啲,所以佢老公不用擔心。」

很想哭,因為覺得人力量微少,有啲人竟然會說做動物義工的人,是因為想要光環,我不想要光環呀.... 我會把這些故事寫出來是因為很多人其實不是壞人,但他們做了錯的事,而自己不知,亦不知道香港這麼多這種事情正在發生。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吓吓想住要改變世界,只會感到極度無力,唯有focus on every little small things we can do. 

芝麻

難民離開後芝麻灣只剩牛與20村民 藝術家手繪地圖怕被遺忘

片拍得好靚呀,鄧欣。記者和攝記超勤力,還有其他三篇的。 

明日大嶼死灰復燃!5.5億前期研究撥款於上周被通過。
雖然生活節現在延期了,但原意就是以「離島生活」為主旨,讓大家看見離島本來的獨特環境、社羣、歷史同議題,探討島同島之間嘅連繫。
所以大家常常說是藝術節,明明人家就是生活節。
「你試想想,如果填海,島民這樣的生活方式就會化為烏有。」記得搞手阿俊講過。

果籽 //大嶼山東南面的芝麻灣三面環海,雖然叫芝麻,卻有18.5公里全港最長的芝麻灣郊遊徑。1956年,芝麻灣監獄啟用,後來先後改為越南難民營、戒毒所及懲教所,2010年正式關閉等候重建。島上有條有六百年歷史的拾塱村,只有十多位退休居民長住,當中有一間鄉公所,還有你以為是民居的士多。偶有行山人士路過,村狗吠兩聲,水牛在大草地吃草,然後就是風聲,浪聲,樹影與鳥鳴。



婷婷// 遇上大嶼山名人「牛媽」。六十多歲的她全心照顧島上的牛。「佢知道所有牛牛嘅名,邊隻有乜嘢經歷,邊隻被其他牛趕走都知道。冬天沒草時,又同村民夾錢買馬草餵飼。佢只係想餵飽啲牛,就唔會破壞農作物。係佢令我覺得,係喎,牛其實都係社區嘅一部份,唔係純粹話佢哋沒用,等佢哋絕育冇下一代就處理咗件事,要好好保育。」// 

//趁着早前有島民合辦「船到橋頭生活節」,Miko與牛媽少有地辦芝麻灣導賞團,帶大家遊芝麻灣之餘,順道了解島牛生活。Jessica則帶同掃帚與工具,跟大家在寂靜中掃葉整葉墨。一切,都會被畫進Connie的畫裏去。雖然活動因武肺延期(新的活動日期請留意活動網頁另行公佈),但我們還是可以繼續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在這樣的年代,只要「鄰里互相扶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我們好快可以相聚。//


還有,我很久未試過有咁多朋友說好期待去一個活動!
只是postpone,不是取消。
如果明日大嶼 可以取消就好了。

另外 兩篇報導都超有趣的。

離島遊1|72歲梅窩菜農靠搭橫水渡長洲賣自耕菜40年 坪洲居民發起四離島生活節了解島民生活:唔係嚟打卡就算

離島遊2|梅窩人自種黃豆整腐皮送街坊 居民義工實現Farm to Table:消費以外,想有人幫吓呢個地方

Friday, December 4, 2020

希望


我問一個小小朋友(大學未grad 算是小朋友吧)佢想我送乜嘢聖誕禮物俾佢

佢: 「我想要一個walking tour😆前兩日你喺IG講過的」

(就是我家左右兩邊延伸的, 經過瀑布灣,華貴泳棚,漁市場,香港仔,黃竹坑 或沙灣泳棚,摩星嶺,堅尼地城食蛋糕)

也是剛剛,還有另一個小朋友,都真係小的,是做船到橋頭生活節認識的,大嶼山的第四代,工作以外,周末在小村莊做oral history,一個好純的男孩子,又乖又苦惱,又有同理心。

他剛跟我說: 「真覺得很佩服你的生活型態,所有野都要好自律但仲好不遺餘力foster 動物組織,然後讀到cover你的medical expense 真的心頭一酸。你是很多人的好榜樣」

這些小朋友真的很....
我都識唔止一個
就是那些平凡但又善良的人 

取暖

這幾天的新聞壞得讓人無法呼吸,barely can work today, 很多朋友都說哭了,哭完然後又再哭。好人要不身陷囹圄,要不流亡國外。也有直接被送中的,音訊全無。

剛又見到這篇新聞,不是今天的,但再看還是覺得好痴線:「官連番打斷求情 揶揄考試「三科得一分」 聽障男還柙:媽生日快樂」

工作不果,唯有嘗試畫吓別的東西。

畫了一張聖誕咭給見山; 有多過一個朋友見到說「好靚,要買返張」
我說不是打算賣的啊,只是一張聖誕咭... 

不過他們這樣說,我就忍不住印了幾十張(貴貴的厚咭)不知道有沒有人會想要呢.... 打從心底想要那種。不如把這少少的幾十張咭送給那些人吧。

假如能互相逗大家開心的話.... 
但好像什麼都不能令大家開心....這也是真的.... 

民間

民間繪製故事地圖誌 

雜誌只有一個星期,不想辜負了記者們的心血。而且,她真的有用心聽....   

U Magazine does not have digital version, 所以以下都是我打返出來的, but i can't type everything, 唯有請你自己買來看。 這期JET magazine 也有關於故事地圖的訪問,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在她的地圖上,竟然違反基本原則 - 寫了一堆堆密密麻麻的字,只為記錄社區的人和事。

人和故事,是朝生暮死的,就如地理學家拒絕記載花朵,儘管那朵致瑰對小王子來說是世言獨一無二。

但對於貓珊,地圖不限於記載相對不變的建築物,或是指示最便捷的通道,還可以提供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啊,對,我記得全職香港農夫James, 講過, 萬一有天光復了,很可能沒有人ready to take up 一啲重要嘅position, 又被壞人當道了,歷史上都試過。

所以我們要由現在開始就去幻想和實行那個理想中的城市和香港。(這個在JET Mag 文末記者也有寫到)

//因此她描繪我們每日行經卻容易忽略的大樹,還有一個個歷史故事與街坊口述的趣問,製造出結合地圖與繪本的故事地圖。

「常用的地圖所反映的,都是過濾了的內容,很多時也按照政府或大機構的資料繪成,反映不到市民現實生活裹會走的捷徑,或者喜歡流連的地方。」

因此她在地圖內,加入使用者的真實經驗,畫出小巷與後街,還有庶民老店。

在灣仔地圖中,特意在街上標示快樂餅店,並寫了它的1970年代建築特色,以及老闆堅持一個麵包賣$4.5 元的心意//

Rem 真係有好用心睇過個地圖!

//這些文字,全都是她自行搜集資料並消化寫成。她不僅翻查歷史,更到訪該區跟小店員工及街坊攀談,「這個部份最耗時間,比繪畫多上幾十倍。//

//「我還在做保育的日子,聽到不少街坊說那區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什麼值得自豪,希望自己間舖盡快被收購。」但她覺得事實並非如此,是我們都遺失了那個視角... 於她筆下地圖的人與動物快樂自在地共存、樹木茂密的散落社區,她否認來自烏托邦想像,而是呈現真實的美好一面,讓街坊重新認識。「如果你跟街坊談公共空間,他不會在意,因此從他們喜歡及容易理解的事物入手,藝想、插畫是一個跟他們溝通的切入點」//

//Also has our beloved Garden Estate project「有一次一個伯伯走來說,以前在這兒可看到啟德機場。風向轉變之際,就會嗅到汽油味。小朋友聽到這番話,立刻將這故事寫在地圖上」

她最渴望居民參與,投入繪畫自己當區地圖。
自己香港自己救,她用自己的方式倡導保育,希望人人都可代入她畫圖視覺,看見香港的美。//

也想包括幾張剛為灣仔街坊畫的畫,這些住在區內六七十年的人,仍活躍於社區活動,帶導賞,來參與社區地圖或小民間比賽,好可愛。

Wednesday, December 2, 2020

堅持

以上是reblog @littleposthk 的,邀請大家分享自己今年的堅持。
一睇就知係你寫la Gi,文末才分享我今年的堅持

【堅持用一件微小的事去燃亮人】
// 很喜歡《夜更》導演郭臻在台灣金馬獎的得獎感言:「每件微小嘅事或許唔容易,但請你相信,小事都可以發揮莫大嘅作用。」或者你會想,「佢拍咗咁多記錄時代嘅電影,又點微小呀?我咩都唔識,又做到啲乜?」
 想起最近在讀馬傑偉的《七情上面 ── 苦難時代的情緒自覺》,這書是他身為香港人,艱難地梳理這一年情緒的記錄;購書時,我倒已被書本的簡介所觸動:「苦難的時代,讓我們能堅持良善,安靜自己,好好生活。」 

 堅持如一地做正確的小事,在這個年頭,或許已一件意義巨大。 在2020年尾聲,「將臨期」的開端,我們邀請你來IG分享你今年的堅持。
無論是在疫情下堅持運動、還是堅持閱讀,或是堅持在社區行動,讓你持之以恆的一小步成為大家的鼓勵啊! 
明天我們將會分享一些堅持做好小事的人和事 —— 他們幾年下來,都以用看起來很小的行動,在黑暗中燃點自己與別人;讀着讀着,或者也能成為我們的燃料。 在燭光微弱時即使風勢多大,一起記住每天都有奮力不讓燭光熄滅的人啊!//

這一年半都堅持不坐地鐵(坐了一次)
堅持每朝做運動 - 這個堅持已經很多年了,今年was harder for me,以前每朝是游泳池,但今年泳池常因為疫症而關了,但亦因為如此,我們有機會發掘新的sea exploration, 看見老人家天天在海裹翻筋斗。
堅持繼續在動物慈善機構裹當foster coordinator 這個volunteering role(我們機構所有人都是義工) 其實真係比我真實的工作辛苦很多,無理嘅人好多,我有時唔知點解我要做呢個對人日嘅role, 二十四小時都會有人找你,遲了覆都會給人罵,這年我太忙,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最後這個不算是堅持,就是繼續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近日聽了兩個artist sharing, 都有觀眾問他們,你是怎樣堅持繼續(畫畫/攝影),我當下心想,有什麼要堅持,人做那些創作就是因為有東西觸動了他們的心,反而要想怎樣suppress 自己唔做. 不過我想問問題的人,意思也包括,怎樣面對客人仍堅持做自己風格的創作;或者怎樣堅持做呢份又窮又唔穩定嘅工作。

我現在要出去做運動喇. 
圖文不符之,這是今期JET Magazine. 你睇完話我知你鍾唔鍾意啦. 

你呢?在爛透了的城市,每天都看到大小無稽至極的事,但我身邊的你們還在做着不同的厲害之事,你們這年有什麼堅持,平日是怎樣在絕望日常中生存?

Sunday, November 29, 2020

昆蟲

延續兩星期前, 灣仔街頭的植物寫生! ( Reblogging Virginia & Vangi ) 
昨日在東美花園的共創週末,有故事收集工作坊和BU同學仔帶領的植物拓印工作坊! 大樹下好舒服,和貓珊的地圖、街坊的故事、蠟筆畫、木頭車。可以坐一下午。Virginia 也畫了張小卡片。 今天1-6點在李節街,會有盆栽展,全是區內費盡心思蒐羅的、有故事的植物。行過就來睇。

上次我們讀了繪本,聽了灣仔小街的歷史故事, 給植物照顧者寫信畫畫。
沒想過這麼多同學仔無來過這個歷史豐富嘅街區。
尤其是這裹已經經歷了很多巨變,現在又夾在兩個大地盤間。
可以跟同學仔分享這個區也很開心。

兩個星期後的今天,生活行者班已經完成了,我一直很傷心不能去他們最後一課,但希望our connections don't end at a structural class. That I will see them and hear their stories again over picnic at Inter-Island Festival under the big banyan tree. 

有人說我們每周的見面好像「週六午後紅茶」的氛圍!
竟然係咁,但這裹的人都是昆蟲專家,愛鮮色的建築師,montessori 森林中跟小孩遊玩的大姐姐,心思細密刺繡大自然的女孩子,應該唔係午後紅茶氛圍囉。
大多數同學寫的故事都是超級好的!因為時間問題,還未畫完,我也要花點時間好好讀每個故事啊。


Monday, November 23, 2020

搖擼

我在相中都在笑,但心都在哭,但還是跟大家分享今天的工作日記吧。希望你們不介意,因為我感覺在這個香港,笑都是錯的。
以前大澳的漁民家家戶戶都有一架搖擼,就是沒有摩打的船,好像劍橋punting 那種,舊式的是木造的,得到Ms. Wu協助,大澳也保育了一架,我們今天還撐了。手撐的船,感覺真的很不同,我是超喜歡撐船的,在英國讀書的日子,實在是撐船比讀書多,我們總是戲言,若果找不到工可以回康河撐船賣雪糕,也不是說笑的,我們都撐得很好的。

今天在河邊蘇廬咖咖店,竟然碰到stella 姨姨!實在太瘋狂了,怎麼去到大澳都會有人叫我,而且我們是素未謀面,不過是IG上的朋友。但雖然我們未見過面,但都一直能感覺她的人有多溫柔和supportive,實在太有緣!

我們也去了一個當地藝術家的畫室,和流浪貓之家,有隻又肥又大的金色貓一個patpat坐在我的beely daily 裙上,趕也不走,太冧了。不禁問為什麼我家貓不是這樣子。

原來周一的大澳也會這麼多人。

Ms. Wu 也私人資助了水牛婆婆的工作,也多得A, 才能促成這麼多好事。
A也是大澳人(今次不肯定能不能說出來,驚驚,但都是她事呀)她爸爸和公公都是那種,有人問佢借十蚊,佢會借十一蚊那種人,不要求她讀書好,只要求她做好人。
當我還是很細個很細個時,便有幸跟她們到內地農村的projects, 她們資的project 由校長培訓,學生獎學金到大學圖書館也有;就是那時去內地,也看見聽見很多瘋狂的事;後來一而再,再二三的在內地的項目裹受騙,現在就沒有再做內地的項目了。

在香港她們也支持了很多十分之好的projects, 由智障人士藝術, 生死教育、以至農業和大學的基建等也有。
然後我都沒有這麼乖年年送她們聖誕禮物,但她們卻已經準備了我今年的聖誕禮物 >.< 

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很多人移民的事,今天的新聞也很爛 -_-" 
雖然今天很好很好,大家做的事很好,但感覺都像在絕望中掙扎 >.< 


昨天看見窗外有人wakesurf, 才跟朋友講起多麼討厭人做這種事,記得G 說過,真正喜歡海洋的人是不會滑這些假浪,現後影一些全世界都影的相.... 

也時不時會令愛跟人玩的海豚或其他海洋生物受傷,什至試過撞死人(包括今年也有)

有人說,那麼發明了有摩打的船就有這個問題,但wakeboard/wakesurf 在海上滑行轉圈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且汽油味又臭又吵。

算了,我本來沒有打算寫出來... 

但今天剛巧又感受到,如果有些小水道沒有那麼多汽船多好。

你看劍橋和威尼斯的內河道都沒有這種濺起巨浪的摩打船。

Sunday, November 22, 2020

河河

「我很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覺得人係好簡單嘅動物,你同佢建立咗關係,佢打你都細力啲、鬧你都輕力啲。我哋慢慢去了解每一個人、建立關係,咁就好過我隔到好遠咁去同你講」 埔Journ總編Vicky說。

文中沒有提及(記者說自己也不敢寫得太長)總編之後應該是說到:港聞常會說世界怎樣怎樣了,例如地球暖化了,末日時鐘又推前了,今年有幾多人自殺; 但對一般人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很多人讀完只會感到無力;但社區雜誌或者副刊若果寫得好,例如介紹一隻好的重用咖啡杯,每年能慳幾多隻膠杯;或者讓人知道為什麼那些人面對精神困擾等.... 

這種工作/文章有機會能夠給讀者實質的方法在生活裹選擇/改變,所以她想嘗試做這場實驗。
雖然不是什麼新概念,but still a good reminder

那天做了這個充滿笑聲和眼淚的訪問,記者也差點被我們(快樂的)激親。
紀錄了總編創辦這本雜誌的原因。 謝謝她們。
埔Journ|大埔人的地方誌 最後還是加印了!如她們說:「如果係做商業決定,就一定唔會加印,因為都有50%機會倒蝕~ 而且好多朋友善意提醒,要量少先吸引人,商業世界係要玩饑餓行銷!不過考慮到《林村河河圖》可一不可再,創刊號亦係,如果想要的朋友買唔到就好可惜。所以,今日已經將加印的再版《埔JOURN》送到部份銷售點 。(多咗好多銷售點添㗎!)」
「午飯時間,行入大埔墟街市二樓熟食中心的一間麵檔,問:「雜誌還有嗎?」「最後一本!個袋有啲油,剩係俾本書你吧。」伙記從出餐處旁一個膠袋抽出最後一本《埔Journ》——60頁的雜誌拎上手頗有份量、封面是一條蜿蜒小河,兩旁綠樹成蔭,打開內頁就見到一幅手繪地圖,寫著「林村河河圖」。
將地圖鋪開,見到河流從山谷的一邊開始延伸,途經林村許願樹,穿過大埔中心,最後在海濱公園流入海灣。地圖是用木顏色畫的,畫中的魚會變成單車似的有兩個轆、小狗比回歸紀念塔還要大。」

Saturday, November 21, 2020

念恩

我實在很佩服生活行者班的同學仔(和我自己)上班一星期後,還要老遠去到大埔,上三個小時課。
有個同學仔是當會計的,今天在繪本班還一邊抱住電腦,因為工作未做完... 她都談得快哭了,同學說她太負責任,所以別人都把工作推給她;她說自己已經任性過一次,曾經quit 咗份工去外國工作假期。上周寫生時在後巷找到她,在觀察和素描後巷的小花。她說自己總是感覺什麼都不足,比不上其他人。

我告訴她幾天前寫的那篇,就是我好欣賞的埔journ 總編寫雜誌時也天天流着淚寫,雜誌反應很好,但他們整個團隊都覺得不夠好。跟可憐小孩做藝術治療大姐姐剛巧也跟我說自己總是感覺十分之不足。假如她把故事寫出來,很可能都好像carrie 和希妍的故事般好多人有共鳴;但這個班有點不同,更多是同學們用創作來探索自己的(至少我和古是這樣想吧)所以不用想太多讀者怎樣想。

不過啊,大家的故事也很好!係高手!班中其中一個同學是昆蟲專家,那天我窗外出現了一隻tiffany blue的飛蛾,一問她便知道是什麼,是神獸級的。她的故事當然也跟各種蟲有關,寫得很完整,100分原創性,很期待。
她也跟我們分享了上來上課前正在大埔中心扭蛋的事- 那架扭蛋機有三種恐怖生物:熊、蛇和白紋伊蚊,她想要扭白紋伊蚊....但扭了兩次都是熊,差點連坐車回家的錢都沒有。 
大家都說:天啊,是什麼人想要扭白紋伊蚊!

刺繡鳥妹課後就跟她去了扭。跟文初提到的同學不同,刺繡鳥妹和未來劇作家都是那種辭掉高薪厚職,嘗試做別的事情的女孩子。刺繡鳥妹的故事也夠可憐的,但她是一個極之強大而溫柔的女孩子。連生活書院隻貓叮叮也喜歡她。
當幼稚園老師的同學說想寫一個關於「唔准喊」的故事,因為現在的父母自少就叫孩子「唔准喊」結果有些人就長大成很壓抑的人; 類似的書也是有的,但她那個是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十分之original,也十分之有意思. 
還有一個同學是想來學畫畫的,抱歎我們將來要寫清楚一點,寫了一個關於魷魚絲的故事。

坪洲受傷狗要做手術的故事和心靈受傷的鄰家女孩的雙線故事也十分有趣。
又有於香港露營不成的真實光害日記!

也有一個四處訪問大家幸福小moment 結集; 當下大家都搶着分享自己的故事,就在那個時候,生活書院的朋友仔就搬了一鍋剛剛煮好的 - 粟米栗子腰果眉豆花生湯進來!大家都尖叫了。感覺十分之幸福。

連生活書院隻貓都在那個moment 跟住進來。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生活行者班的第五課,也是同學仔的第十課。頭五課他們一起探討了變化、物慾、關係、情緒、循環這些題目;然後這五課我們一起在室外拉筋、讀繪本、到街頭寫生... 
今天有同學說,她是懷住惶恐不安、隱隱抗拒、和絲絲好奇的心態來上課;有同學說她感覺在這裹遇到很多不同的人,是在外邊的世界找不到的(quoting her: 外邊的女孩子下班就約埋一起食嘢... )

這裹好像找到另鄰人的主流。

就算這裹的同學仔將來沒有成為一世的好朋友,但至少也會感覺原來有些這麼可愛有趣的人們。

Friday, November 20, 2020

雪糕

「船到橋頭生活節」期間,我會跟大家在芝麻灣一棵漂亮大樹下野餐和畫畫,那裹有藍綠色溫柔的內灣,清澈小溪大草原,一位好有心的島民和她照顧的二十隻水牛... 

第一次跟搞手去芝麻灣時,我嚷着說,一定要留住芝麻灣呢個無artist 入proposal 嘅site。
同埋,到時除了畫畫,我想賣雪糕(香港人嘛,總要找點食物做bait) 
我說要賣Happy Cow 芝麻味雪糕(因為是無牛奶,講緊保護水牛嘛)的香港本土品牌,芝麻味就因為係芝麻灣啦! 
Happy Cow是2013年於香港創立的純素雪糕,不含奶、蛋、大豆、麩質,相比一般雪糕低膽固醇和低糖。
Happy Cow這個名是為了紀念一隻將被送去屠宰的大嶼山原居牛,最終被放生了;創辦人的使命就是希望廣大消費者關注動物權益。

點知,過咗幾個月, 搞手阿Kit 話他真的問到Happy Cow, 會免費sponsor 我在芝麻灣嘅參加者,三日的雪糕,所以你們來探我(夠早的話),就有雪糕食。 

我哋coordinate 將啲雪糕同乾冰搬入去,都真係好大工程 - 大概就係我一個女仔要搬住啲畫, 顏色, 雪糕同冰,嘢搭幾程船,同埋攀越小山咁。

我唔明點解我哋都咁瘋狂。 
有啲人話,做呢啲生活節好contradictory, 又想多啲人知地方幾靚,又怕人當它是打咭廸士尼。
但若果沒有人欣賞這些美,也可能永遠消失了沒有人記起。

我還從另一個記者口中聽到,生活節差點眾籌唔夠錢,要幾個搞手自己貼。
其實不過係眾籌幾萬蚊,artist 應該有少少artist fee (搬運樂器,印刷大地圖,買豆做腐皮)都是錢呀,參加全部活動都是免費的;就算係印banner都要錢吧。
(雖然我聽到啲artist 成日講話自己無諗住要錢:P 就算有都會捐咗佢) 
好彩最後都籌得夠。 

很喜歡jess 寫嘅嘢,聽聽她談芝麻灣: 
「...在大嶼山自成一格的芝麻灣。這裡有一片可以讓大小朋友、小狗、大水牛奔跑的大草原,這裡有一位好有心的島民照顧同保護一群可能係全香港最幸福的水牛,這裡有一段正在被人淡忘的香港越南船民歷史,這裡有一間自負盈虧用生命影響生命做青少年工作的基督教正生書院(不過還未有機會去拜訪),這裡有一棵大榕樹仍屹立在昔日村民及孩子專用的足球場。
住在同一片土地上,除了行商場、嘆冷氣、無限data用嚟回覆覆唔完的whatsapp訊息、香港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這個就是我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道生活風景。」

「謝謝愛心同笑容滿滿的插畫師Connie與我們結伴再次來到芝麻灣,穿梭在大嶼山島嶼與島嶼之間獨有的橫水渡,海浪聲混合引擎聲再加上機油混合着海洋的氣味,無論搭過幾多次,這趟船程沿途的景色,是一道看極都看不厭的風景。」

尤其是這幾個hashtag 
- 重點不是節目而是想和你分享香港另類的生活風景
- 怎麼會捨得污染這片海洋
- 撤回明日大嶼
- 我哋真係好L鍾意大嶼山

這兩天終於暫時(!!)靜下來,但又不停懷緬在太陽底下跟好朋友們的歡樂時光。 

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花墟

花墟有幾座好靚嘅唐樓,以前喺中大返工時成日會去花墟

(老闆也鍾意種花,你有來過我哋office 就會明,有個種滿大樹的私人陽台(不是四樓那個) 那幾座唐樓不是我們office 的project, 現在的窗真的很醜嘛, 但本來座building 及上面啲art deco feature 都好靚(舊同事們可以補充吓) 是法國和比利時的商家Credit Foncier D’Extreme-Orient(義品洋行)建的. 人大了就比較喜歡樹木,草原和大地(所以特別想念那天在芝麻灣) 不那麼喜歡被折了枝的花... 不過花墟也是有種在泥裹的花樹賣的。



小時候住旺角的時候,有個叫莎莎的小妹妹時不時會來我家跟我玩,她住在花墟旁的雀仔街的,那是幼稚園的是,但我還記得她家是唐樓,有很高樓底。現在沒有了。

西西也有一篇叫花墟的文章,文字真的很好看(全文你要自己找來看):

「我問我的父親 :明天早上 ,你仍要上花墟嗎 ?

他說 :這一陣 ,每天都去 。

於是我問 :我也可以去嗎 。

父親說 :那麼 ,做完了功課 ,早點睡 ,明天一早 ,喚你起來 。第二天 的早晨 ,五點鐘還不到 ,父親就把我喚醒了 ,我穿上學校裡運動課時才穿的裙褲 ,趕忙洗臉 、刷牙 、吃一個隔晚上準備好的麵包 ,然後背上我的書包 ,跟父親來到街上 。天還沒有亮 ,四周一片黝黑,街燈遙遠而且沉鬱 ,在這靜寂 幽暗城市 的一個角落 ,忽然有一輛金 光四射的巴士駛過來了,那車子簡直像童話裡的南瓜 。

車子裡亮滿了燈 ,抖出整個車廂的金黃色 ,在微寒的一個清 晨 ,顯得特別暖。

清晨的第一班巴士 ,要到六點鐘才正式由觀塘廠開出。

不過,在五點半的時候 , 有一輛雙層大巴獨個子在馬路上行走了 ,這大巴是一輛專 車 ,並不運送普通 的乘客,只沿途接載回廠上班 的職工 。 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呢 ,那時候 ,還沒有一人控制的巴士 ,也沒有需自動付車資硬幣收款機,那時候,每一輛 巴士上都有司機 ,樓上樓下都有售票員 ,車門旁邊站守閘員 。 從街角轉出來的巴士 ,不但充 滿陽光 的色彩 , 還揚沸起聲音 。滿車子都是上班 的人 ,穿黃褐色 斜紋布制服 ,亮光閃閃的銅鈕扣 ,有的背收錢 的布袋 ,有 的手握重 甸甸的車票打孔機 ,有的人提一個藤編的坐墊 ,只要看看那些隨身的道具 ,就 可以把各人的職責分辨 出來了 。

父親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床 ,因為他是巴士公 司的一名職工 ,他必需趕上那班接載他們上班的專 車 。有時候 ,父親乘車回工作的崗位去 ,但有時 , 他乘車上花墟的一個球場去 ,只要球季一開始 , 公司足球隊的球員每天早上就 要齊 集在球場上練跑 集訓 ,父親不但是公司的職工 ,還是公司足球隊的 教練 “是因為這個緣故 ,我才問我的父親...」

隨着童年的作者下車,一剎那便到了80年代的花墟。根據〈花墟〉描述從前的街頭市場,可看到當年的植物是自由的。

「平日的花墟 ,以鮮花居多,市郊的花農 、小農場的主人 ,都會把他們的成果送 到花墟來 ,也有少數自己喜愛栽花的 ,倣了一 兩盆特別的品種 ,偶然也來湊湊熱鬧 ,因為這裡是自由市場 ,擺花的人不需要領取小販的牌照 ,也不必逃避巡衛的追捕。除了鮮花,一個星期裡有兩天是 盆栽的墟期 ,夾雜在菊花 、百合、玫瑰、丁香之間 ,出現了一小盆一小盆的紅草莓 、秋海棠 、仙人掌 、小辣椒 、小 蕃茄 、紫蘿 蘭 ,以及各類不同品屬 的 常綠 、觀葉植物 : 呀 、蕨呀 、藤呀,纏纏蔓蔓 ,使花墟更熱鬧了 。」

文章最後一個部份是關於游泳的。

橫水

昨天談到我跟Jess 於藝想認識,她跟小孩子做藝術治療的。
也熱愛大自然,是那種靜靜地做好事的人,住在田裹,養貓和狗。
很深刻她跟我提起某些香港孤兒的故事。
想認識我,或者她,或者有六個雪櫃用來餵水牛的水牛婆婆,可以船到橋頭生活節時來野餐。
我們出無牛奶雪糕,你出船票和時間。

過咗chur 嘅幾日,今天終於可以靜靜在家了,不過早前說起還在比較不舒服的日子,昨晚四時還醒了食了兩粒止痛藥(我是如非超需要也不會這樣做的)但那是身體上的不適。應該會過的。

今天的天是半藍半白的,很漂亮,可能你不親眼看也不會相信,又很像Rothko的畫。

正常來說,我很少把一星期每天都排滿外出的活動,但近日實在太多不能拒絕對。

之前都提過,其實也是很好跟朋友見面和郊遊的機會,大埔也是,灣仔也是。

所以今天終於靜下來,也不停在懷緬那些太陽底下的歡樂時光。

之前Jess 已經寫過一啲令我好想收藏嘅文字,其實佢暗中係唔係作家,今次都係:

「謝謝愛心同笑容滿滿的插畫師Connie與我們結伴再次來到芝麻灣,穿梭在大嶼山島嶼與島嶼之間獨有的橫水渡,海浪聲混合引擎聲再加上機油混合着海洋的氣味,無論搭過幾多次,這趟船程沿途的景色,是一道看極都看不厭的風景。」

尤其是這幾個hashtag 
重點不是節目而是想和你分享香港另類的生活風景
怎麼會捨得污染這片海洋
撤回明日大嶼
我哋真係好L鍾意大嶼山

-----------------------------------------

我之前有段日子心情比較低落,因為貓貓一直病了,最後一個星期,看得出他很不舒服,不知會不會死。現在手術後起碼兩周了,他變回一隻小餓鬼,昨晚開zoom meeting 也全程乖乖坐在我旁邊,當我畫畫打字時,一天到晚都在我面前行來行去; 坐在我手旁,如果你報以回望,佢就會來head-butt 你,oh my beloved meow, 我真的很愛這隻動物仔。也愛坐在工作桌旁的棉花糖小草,較少放她在畫上因為她熱愛舔東西,我的畫筆是watersoluble 的.....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善良

終於完成了連續多日chur嘅日子!(但當然to-do list 還是不能再長的)

今日啊,因為medical machine 嘅reservoir 已經空晒(而我又實在成日太忙,個人又careless, 長期都multitask 緊,無預早察覺)所以就bad phase 以上更bad! 就快抖唔到氣同埋個機不停alert 我 -_-"
好啦,終於返到屋企換好了。 剛剛Jess send 返星期一去芝麻灣的菲林相俾我,好靚呀! 我認識Jess ,是去年藝想「我們的故事」
她是一個藝術治療師 Art Therapist, 不知怎麼談起她在孤兒院, 用藝術跟孩子疏理情緒。 她說的東西都十分dear to my heart, of course, she sees it even a lot more first handed than me. 有些孩子自小因為不同原因失去雙親,或者雙親not in the position to keep 個小朋友,香港又沒有足夠的人當寄住家庭,又不夠人收養,於是就落在institution 的環境,其實對小孩子來說真的很困難。
有些成為了別人口中very difficult kids.
對啊, this is all happening in contemporary Hong Kong, today.



我初中時希望將來長大後會做孤兒有關的工作,報LPC (united world college) 的報名表也是這樣寫的,之後兩年project week 也去了東南亞孤兒院的project, 所以特別admire jess.


幸好我們來年都依然會一起跟<藝想>合作!
聖雅各藝想,這個隱藏在石水渠街半空的夢幻工作室,由一班自閉和智障成年人組成,他們花了十年二十年做陶泥。
他們雖然是disabled, 但絕對不想人家看他們是inferior art, 而事實佢哋亦好像世界級的藝術家一樣去韓國日本展覧,手藝一流的。


今天記者姐姐之後跟我說自己今天狀態不太好。
今早一個一起做荃灣故事的工作伙伴也說她今天病假了,還嘔。 昨天我很喜愛很厲害的映彤也說,她跟她的編輯團隊都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一面寫一面流眼淚。
"always be kin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係old cliche saying, but it's so true.


不過我都好想我呢段特別病嘅日子快啲過, so being chronically ill, there are still some extra bad days. 好像連心臟也不舒服的。Anyway, I am not complaining.
雖然很忙,雖然很忙很忙,但可以遇到很多好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很快樂。 (不過聽到新聞又感覺好痛苦, 大概是所有香港人的故事)

河河

Reflection of hope

昨天跟
埔Journ|大埔人的地方誌
創刊人及總編輯映彤在大埔做訪問,聽她談做地區雜誌的初衷,不免聊到去年今日中大和理大,她都哭了。
選擇留在這絕望城市裏,放棄穩定的工作,出錢出力做這種事的人,其實都某程度上 reflect they voted to have hope in humanity, in the possibility of something better, 生活節又好,書店又好,社區雜誌或連繫又好。
嗰啲你以為好文青嘅嘢,其實係好辛苦。
之後跟記者沿河拍照,但我哋三個傾得超開心,是個又哭又笑的訪問
😭記者就快被呢兩個受訪者激死。
也終於拿了我早前畫/出版的繪本
有一頁是大埔🥰
過去一年很多人都經歷了很多創傷,有些人什至喪失生命、健康、前途。
還有很多人就算只是做份本來平凡的工作嫌教書,現在都活在無形的壓力和陰霾下。
她說自己比其他人少負擔,所以可以做這些事,但其實不是的,只是她無私。香港也有很多這些無私的人。
再之前那天跟大姐姐Jess 去咗我好喜愛嘅芝麻灣做
船到橋頭生活節 Inter-island Festival
訪問。
訪問期間三隻狗狗不停行經蘋果攝影師的鏡頭,笑死。
星期六灣仔寫生嘅工作坊;
然後,連續四日做訪問真係神級chur
雖然都開心,記者全部好好,是好好反思工作嘅機會
係珍貴嘅opportunity 去解釋各個社區藝術project 背後嘅理念。
又係同極好朋友(因為都是工作夥伴)
見面嘅機會 仲有得花多啲時間在各個site,
跟街坊談天 讓我這個工作狂也能去吓郊遊
不過都好累 我一太累就會想喊😹😹😹 明明係好開心 吸足天地靈氣
在芝麻灣那天,得到三隻狗狗狂吻 曬足太陽 在山中亂跑 講香港故事 在隱世大草原野餐 見到這些十分十分inspiring 的朋友
是時常給予我希望的人

Sunday, November 15, 2020

橋頭

船到橋頭生活節 4th-6th Dec, 2020

咁即係有咩睇啫?「櫈啦、水牛啦、三輪車啦、紙紮啦、涼亭啦、花草樹木等等都係生活節嘅主菜 : ) 佢哋先至係離島尋常生活嘅精粹。建築師、藝術家、插畫師、表演者同本地機構等等會用佢哋嘅專長烹調呢啲貌似尋常嘅主菜,並以新穎方式展現。」

邀請你哋嚟呀。
我知道呀,我哋成日講,其實好多人都唔知我哋做緊乜。
Even 連以前spend 過好多時間在setouchi 或echigo tsumari 嘅朋友竟然都唔知我哋做緊乜。
可能佢哋無諗過有人喺香港做呢啲嘢啦。

- 係四個由橫水渡連接嘅香港地方嘅生活節
- 我數了一數,坪洲總共有二十個events/workshop/installation
- 長洲有18 個活動/installation/ workshop
- 我可愛嘅芝麻灣就有四個項目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
今次係咪你第一次搭橫水渡呢?如果係,我哋會推介你好好咁享受吓呢趟穿梭長洲、芝麻灣、梅窩同坪洲嘅慢船河,時而讚歎一下船外嘅風景,沈酣於呢趟旅程嘅慢同靜。呢度雖然唔係香港最經典嘅景色,但佢絕對係截然不同嘅香港大自然一面(好似睇到香港個背脊咁),同樣係香港應該引以自豪嘅好風光。

〈船到橋頭生活節〉借橫水渡呢條航線,將呢幾個離島連結,等大家一齊細味「離島生活」。離島生活源自於同呢片土地同海洋深厚嘅關係,由島上各路人馬一齊創造,共同為佢增添色彩。離島生活一直都係獨樹一格,自成一角,但而家正面臨無可挽回嘅環境危機。生活節嘅初衷,正係想同所有人一齊去體會、保護同發揚離島生活。

例如
- 喺坪洲有:參觀在坪洲多年嘅品川一誠先生天然有機農莊
- 有電影逃島記放映
- 有同「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嘅城市研究達人Sampson 傾偈嘅節目
- 有得學整腐皮
- 有燒落葉,寫毛筆字
- 參觀人屋企
- 聽聽水牛婆婆救水牛嘅walking tour
- 有我好鍾意嘅海島小輪黃昏音樂航行
- 體驗樹木行行山
- 以物易物,分享資源同時減廢嘅實踐等等
- 我會在芝麻灣,有vegan sesame ice cream 請大家食,可能在大樹下,畫下樹木地圖或者係齊齊野餐

https://interislandfestival.live/

Saturday, November 14, 2020

花生

灣仔的一千零一夜之那隻巨大的猛獸

我今日最印象深刻係好出名,住在灣仔六十年嘅may 姐(也是藍屋故事館嘅導賞)話佢住咗灣仔咁多年都無撞過鬼,只係撞過市建局呢隻最大嘅鬼, so much 共鳴。

也有一個穿得很有型的伯伯經過,他該有九十歲了,每天仍着到咁型,戴住帽,落去買報紙。真係好得意。同埋佢住秀華坊唐樓,除了要扒上聖佛蘭士街,還要再上埋秀華坊嘅樓梯然後再行唐樓樓梯,都幾癲吓。

阿古最有印象係收養植物嘅劉伯,同埋用盆栽擋住車入嘅店主。 當然唔少得之前提過,垃圾站頂的秘密花園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沒想過這麼多同學仔無來過這個歷史豐富嘅街區。

尤其是這裹已經經歷了很多巨變,而且現在又夾咗兩個大地盤間。

可以跟同學仔分享這個區我當然是超開心。 但也總是很擔心沒有教到他們什麼(無論是畫畫還是係寫故事) 我就只能用心分享我認識的好故事。 但我覺得相比好多同學仔,例如話係做自然教育嘅vanessa , 或者可愛嘅文卿,每個人都在她們的領域上很專業的。 就算是在 trial and error lab, 我都覺得當老師,實在好不容易,是背負了別人對你嘅信任,其他人上班一星期然後來上課,所以總是好擔心,會不會浪費了別人的時間。

不過,我又一直很深信,there's no actual way of 你去上一個堂,然後就會寫到一本很好很好的書。 如果有嘅話,那些人一定在騙你。

有時寫個好故事,實在係要不斷每天努力,那些叮一聲的moments, 唔會係突然從天而降,大多數係要靠你努力每天寫一啲,培養這種觀察方式,才會有天遇到那個叮一聲的moment 的。

不過我覺得行者班嘅學生們都好可愛。希望佢哋都享受靜下來,在鬧市後花園畫畫嘅時光。

享受聽這些香港故事和喜歡今天的繪本。

(平日印嘅A1 灣仔地圖,其實都未夠大,讀不到裏面寫的,我總是本住自己做香港歷史教材的心態去做故事地圖,沒有提起因為我不是專家:P
純粹因為讀書時無讀香港史,聽說現在通識科有了)
記得之前咪講起日月星街垃圾站,那個由垃圾站工人打理的,最美的天台嘅。
剛巧那裹也是維多利亞城第一個電廠 (從街名日街、月街、光明街可以看到)
是歷史滿滿的幾條小街。
又有好多好有趣,由街坊打理嘅小植物群。

花朵

記得之前咪講起日月星街垃圾站,那個最美的天台嘅。

剛巧那裹也是維多利亞城第一個座電廠 (從街名日街、月街、光明街可以看到)

是歷史滿滿的幾條小街。

又有好多好有趣,由街坊打理嘅小植物群。

報唔到今次名嘅朋友仔唔緊要,29th Nov 那個星期日我們還會有街頭地圖/故事/ 植物活動。


那天台讓我想起幾本繪本。

1. Florette

2. The Promise

3. The Plant-Sitter

4. The Gardener

5. Mia’s Story

6. The Giving Tree


時間有限,所以我只能選這些比較有代表性的。

這個題目的書還有很多很多,其實有啲應該都係metphoic. 或者係話唔同人睇會看到不同意思。


其中the promise 係講一個無植物嘅城市,有一次主角去偷一個老婆婆嘢,因為大家又窮又餓,不嬲都係咁做。

婆婆用盡全身力氣掙扎,最後婆婆話如果你promise 我拿了我的東西後去種植,我就放手,原來係acorn 種籽。

那次改變了主角。他四處去種植,也改變了這個昔日乾燥冷酷的城市。


The Gardener 是很出名的。全本書都是信來的。 

第一封是1935 年,一個十分喜歡種植的小女孩,要獨個兒被送走。

然後她也寫信俾德國嘅屋企人(嫲嫲,爸媽)

佢在美國寄住在uncle家,呢個uncle 什少笑,是做麵包的。

小女孩好快也學識做麵包,有天找到一個秘密天台,種咗好多嘢 。

然後過咗好耐之後(中間都是書信來往)

有日佢帶uncle 上天台睇,天台秘密花園的植物都開花了。

本書好出名,雖然係講二戰背景但其實無提及德國 ,或美國

但從字裹行間和畫可以看得出來。


Mia’s Story 是我讀中學時好鍾意嘅一本繪本, set in South America 的一個小村莊。


另一本很適合灣仔街頭花草專題嘅係: the plant sitter,啲畫勁靚,vintage 的美。話一個小朋友幫所有鄰居去旅行時照顧植物。簡直係今時今日啲instagram (有勁多about indoor jungle 嘅trend)嘅始祖。


但我都好想講灣仔故事。


例如話開埠初期,一間小規模的發電廠設於如今灣仔永豐街、星街一帶,只能為50盞100瓦燈泡發電。電力的主要需求來自居於半山及山頂的洋人,需以電力驅動供水的泵房(水務局寶雲道配水庫),好令自來水能在山頂供應。) 


當時多數華人家中以舊式的油燈、煤氣燈、火水燈來照明,灣仔發電廠外出現自動亮起的街­燈,令居民好奇又驚訝。


在那之前:「煤氣公司」於西環沿岸興建煤氣廠房 (廠房的設施全部來自英國)。兩年後,即 1864 年 12 月,「煤氣公司」全面投入服務,透過 24 公里長的煤氣管道,為 500 盞街燈供氣,照亮皇后大道至上亞厘畢道一帶 (在「煤氣公司」提供照明服務前, 皇后大道至上亞厘畢道一帶主要憑藉居民自行安裝的花生油燈照明,燈光的微弱一度惹起半山區堅道居民的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