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願意寫,但不忍心看見市民被無良政府或某些傳媒抹黑,寫成像暴民般。有參加過香港遊行的朋友都知道香港人何等和平,昨天我們站在干諾道中叫路旁和天橋上的朋友們一起下來幫忙都花了不少時間,試問連行出條路中間都要諗一諗的香港人會唔會係新聞中形容「激烈衝擊」「暗中踏警察的腳」的人呢?昨午,街上的人手中只有一箱箱運往大會的物資、免費派發給周圍市民的口罩、檔太陽的雨傘和電話(事實上還有很多人帶來免費燒賣呀、水、香蕉等跟身邊陌生人分享),當中有幾歲孩子也有很多很多上年紀的人,而警察則把三條天橋都封了,帶着頭盔一組一組的追着個別市民,後來還有拿長槍的,帶面具的。催淚彈下大家都在哭,因為這裏變得太沒公義了。
昨夜人們用自己的身體坐在各區平靜地佔領,不是因為趁墟或得閒得滯無嘢做,他們不眠不休有床不睡留在街上是因為我們在意這個城市,討厭欺凌手無寸鐵的市民的政權,相信我們有選擇的基本自由,有集會的權利。香港呢個國際都市連基本民主都無,講出嚟真係笑死人。
很多朋友還留守各區,很多剛醒來的朋友正再外出,每一處都需要更多人。有心有力的跟朋友一起來吧,我們都在,沒有人會孤單的。身邊也很多朋友怕上街,這是絕對正常,而且不該感到羞恥的,在這時刻懂得保護自己很重要。而且你們能用自己雙手、鍵盤、銀包,或其他方法讓世界聽見真正的版本﹣這個誰都能做到﹣而且同樣有效。
就算你什麼都不做,或者都該罷工,不要讓香港又回復原狀﹣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般。
http://www.huffingtonpost.co.uk/2014/09/28/hong-kong-pro-democracy-protests_n_5896408.html
Monday, September 29, 2014
Saturday, September 27, 2014
抗命
「雖然已近初秋,小路兩旁黃花仍開得茂盛,石階迂迴地穿梭於高低起疊的房子間,走起來已然狹窄,但居民仍把衣服掛滿屋外,一邊掠衣一邊遮蔭。起伏的步道經過溪畔菜田、路旁一時有氣氛傭懶的舊雜貨店、一時是色彩斑爛的土地公公婆婆社稷、一時是只剩橫樑的破房子... 在灰色房子群間好不容易找到那家只闊數米、但飄着花香的白房子,晨光初起,門前木框門已摺到一旁,室外室內頓時連成一片,分不清是槴子花香還是咖啡香,還是有人正泡槴子花咖啡。老婆婆披着晨光拿着新鮮收割青瓜,毫不見外地跨進屋內,正畫畫的孩子欣然接下。冒名而來的遊客卻在外面徘徊了一會,因為雖然在網上讀過關於這店的報導,但怎樣看來都不像一家咖啡店,最多像趟開了門的私人工作室及廚房...」
昨晨腦袋只載着買衣服和買書這兩個念頭,懷着想放半天假的心情上班,理性告訴我不該如此,於是一到午飯時間即跟黃欣往又一城去,在書店來回很久都未找到合意的書,服裝店也沒有一件穿起來漂亮的衣服,最後竟然買了很漂亮的多瓣wedgewood rose,已經數個月沒買花了,拿着香繽色玫瑰很想念秋日早上在海邊廚房為早餐桌插花的時光。喚起對倫敦早餐的恆常思念,白爪魚提議把爛攤拿帶來香港﹣但思念的不只是那早餐嘛,多半還有那些時光那種心情和倫敦的陰晴不定。回偵探社後還是把爛攤拿早餐menu打印出來,幻想一下我的香港版爛攤拿會煮那些菜式,寫得滿意後又選好早餐咖啡店位置﹣是窩在綠樹小田間、歴史悠久的薄扶林村,來吃早餐的人要穿過窄巷花間,在灰色兩層高的小屋下層,純白色牆身間享受晨光、享受早餐。坐在自己的桌前暗自興奮良久,終於忍不住跟鄰座小老闆妹妹Alison分享了這計劃。
一年前初認識她已覺得大家在某方面很相似,每談起時裝、生活、午餐盒、雜誌、建築等事都會興奮得在寧靜的偵探社內亂叫,討論新念頭每每有一加一效應﹣把好玩意念變得更完美。她是小廚神,聽到咖啡店主意當然眼睛發亮,不過她喜歡深宵食堂多於清晨廚房﹣「那更合適,我們可以分享同一空間,開兩家店,就像以前小學還有上下午班的年代,上午班和下午班同學分享同一張桌子同一個抽屜般」從來覺得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雖然永遠不會相遇,但從對方留下的書簿玩具可以幻想數小時前坐在這椅子桌子的是一個怎樣的同學,多一點好奇心的話還可以給他留張短訊。所以清晨廚房將叫做上五甲 (P.5A (a.m.)),深宵食堂則叫下五甲 (P.5A (p.m.)),白色門面上上五甲 (P.5A (a.m.))的白色字輕輕浮在石屎表面,晨光打在突起的字粒,打出陰影才會看到店名,而晚上同一個位置則會亮起霓虹燈下五甲 (P.5A (p.m.)),就如千與千尋電影中,一個空間共存兩個互不相見的世界。
每天早上跑步經過上五甲的人或許從不知道它晚上不賣Toasted banana bread w/ mascarpone, banana custard and salted chocolate crumb 或 Toasted granola w/ vanilla yoghurt and poached pear;一抹晨光改為小黃燈泡,外面村莊已然漆黑,只有白色房子仍閃着微光,小老闆把Apple Crumble: Granny Smith apple julienne, Candied Pecans and Pilli nuts (with maple and Fleur de Sel) Cinnamon spiced skirt steak (diced) Lightly pickled cabbage 端到木桌前。
「菜單就寫在小學中學那些Exercise Book上」「後面有九因歌那款!」
還沒有機會謝謝小老闆,我們屬於下班後不會談天那種朋友,但在很多不舒服或心情不好的日子,一跟她一起發夢總能暫時忘憂,笑個不停﹣離開劍橋後已很少有這種時光了,而聽說快樂是對身體好的,「究竟租舖要幾多錢?」小老闆問。「我們又只空幻想嗎?這是我們第七百三十三個完美念頭了」小老闆提議這次把意念寫下設計成一網頁,就裝作上下五甲這兩家餐廳確切存在。網上平台可以隨心在喜歡的日子推出貨品,例如自製果醬、自製飯盒等「沒有錢租舖不代表不能賣陶瓷碗碟或自種南瓜啊」例如下周想在中環街旁賣雪糕,便在網上宣佈!由於小老闆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她的懊惱我亦深切明白﹣覺得自己是發夢天才,但缺耐心把事情慢慢實踐﹣「that's why 我們分別跟毛毛/明慧是拍檔」興奮了整個下午,獨自靜下來時又不禁想起令人沮喪的舊調「在香港租地方買材料做咖啡店不如買個車位收租好過」「不如自己在家中煮早餐更好吧」
這是籍口還是真的是香港人的悲哀?而同一夜看着領導者的冷漠暴力,很質疑是否仍能在這裏實現夢想。四時多讀着報紙不能入睡,流着眼淚起床,為當權者的白痴流淚、為香港人們的勇敢流淚;也因為無助,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早上五時輕輕攪拌着波菜薄餅時想,或者可以為廣場上孩子們做波菜薄餅早餐?但警察把他們層層包圍,連想遞上食物也不可。很想相信人們的力量,但我們一次又一次以身體抗爭只換來更加暴力的對待、更加無理的說法,昨夜身在政總的朋友都看見,學生和市民都受傷,但現場唯一可見的暴力和有人受傷的場面,都在警察用警棍攻擊只停留原地的學生和市民,以及警察持續不斷地用胡椒噴霧讓年輕人面部嚴重受傷。我睇新聞睇到好想嘔 literally。
'And to ask yourself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 Emma Watson
'It doesn't matter how slowly you go, as long as you don't stop.'
昨晨腦袋只載着買衣服和買書這兩個念頭,懷着想放半天假的心情上班,理性告訴我不該如此,於是一到午飯時間即跟黃欣往又一城去,在書店來回很久都未找到合意的書,服裝店也沒有一件穿起來漂亮的衣服,最後竟然買了很漂亮的多瓣wedgewood rose,已經數個月沒買花了,拿着香繽色玫瑰很想念秋日早上在海邊廚房為早餐桌插花的時光。喚起對倫敦早餐的恆常思念,白爪魚提議把爛攤拿帶來香港﹣但思念的不只是那早餐嘛,多半還有那些時光那種心情和倫敦的陰晴不定。回偵探社後還是把爛攤拿早餐menu打印出來,幻想一下我的香港版爛攤拿會煮那些菜式,寫得滿意後又選好早餐咖啡店位置﹣是窩在綠樹小田間、歴史悠久的薄扶林村,來吃早餐的人要穿過窄巷花間,在灰色兩層高的小屋下層,純白色牆身間享受晨光、享受早餐。坐在自己的桌前暗自興奮良久,終於忍不住跟鄰座小老闆妹妹Alison分享了這計劃。
一年前初認識她已覺得大家在某方面很相似,每談起時裝、生活、午餐盒、雜誌、建築等事都會興奮得在寧靜的偵探社內亂叫,討論新念頭每每有一加一效應﹣把好玩意念變得更完美。她是小廚神,聽到咖啡店主意當然眼睛發亮,不過她喜歡深宵食堂多於清晨廚房﹣「那更合適,我們可以分享同一空間,開兩家店,就像以前小學還有上下午班的年代,上午班和下午班同學分享同一張桌子同一個抽屜般」從來覺得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雖然永遠不會相遇,但從對方留下的書簿玩具可以幻想數小時前坐在這椅子桌子的是一個怎樣的同學,多一點好奇心的話還可以給他留張短訊。所以清晨廚房將叫做上五甲 (P.5A (a.m.)),深宵食堂則叫下五甲 (P.5A (p.m.)),白色門面上上五甲 (P.5A (a.m.))的白色字輕輕浮在石屎表面,晨光打在突起的字粒,打出陰影才會看到店名,而晚上同一個位置則會亮起霓虹燈下五甲 (P.5A (p.m.)),就如千與千尋電影中,一個空間共存兩個互不相見的世界。
每天早上跑步經過上五甲的人或許從不知道它晚上不賣Toasted banana bread w/ mascarpone, banana custard and salted chocolate crumb 或 Toasted granola w/ vanilla yoghurt and poached pear;一抹晨光改為小黃燈泡,外面村莊已然漆黑,只有白色房子仍閃着微光,小老闆把Apple Crumble: Granny Smith apple julienne, Candied Pecans and Pilli nuts (with maple and Fleur de Sel) Cinnamon spiced skirt steak (diced) Lightly pickled cabbage 端到木桌前。
「菜單就寫在小學中學那些Exercise Book上」「後面有九因歌那款!」
還沒有機會謝謝小老闆,我們屬於下班後不會談天那種朋友,但在很多不舒服或心情不好的日子,一跟她一起發夢總能暫時忘憂,笑個不停﹣離開劍橋後已很少有這種時光了,而聽說快樂是對身體好的,「究竟租舖要幾多錢?」小老闆問。「我們又只空幻想嗎?這是我們第七百三十三個完美念頭了」小老闆提議這次把意念寫下設計成一網頁,就裝作上下五甲這兩家餐廳確切存在。網上平台可以隨心在喜歡的日子推出貨品,例如自製果醬、自製飯盒等「沒有錢租舖不代表不能賣陶瓷碗碟或自種南瓜啊」例如下周想在中環街旁賣雪糕,便在網上宣佈!由於小老闆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她的懊惱我亦深切明白﹣覺得自己是發夢天才,但缺耐心把事情慢慢實踐﹣「that's why 我們分別跟毛毛/明慧是拍檔」興奮了整個下午,獨自靜下來時又不禁想起令人沮喪的舊調「在香港租地方買材料做咖啡店不如買個車位收租好過」「不如自己在家中煮早餐更好吧」
這是籍口還是真的是香港人的悲哀?而同一夜看着領導者的冷漠暴力,很質疑是否仍能在這裏實現夢想。四時多讀着報紙不能入睡,流着眼淚起床,為當權者的白痴流淚、為香港人們的勇敢流淚;也因為無助,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早上五時輕輕攪拌着波菜薄餅時想,或者可以為廣場上孩子們做波菜薄餅早餐?但警察把他們層層包圍,連想遞上食物也不可。很想相信人們的力量,但我們一次又一次以身體抗爭只換來更加暴力的對待、更加無理的說法,昨夜身在政總的朋友都看見,學生和市民都受傷,但現場唯一可見的暴力和有人受傷的場面,都在警察用警棍攻擊只停留原地的學生和市民,以及警察持續不斷地用胡椒噴霧讓年輕人面部嚴重受傷。我睇新聞睇到好想嘔 literally。
'And to ask yourself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 Emma Watson
'It doesn't matter how slowly you go, as long as you don't stop.'
Labels: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cafe days,
Culture,
Dreams,
Hong Kong,
Umbrella Revolution,
work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14
毓秀
今天各報章都報導即將開幕的YSS [億元活化古蹟 我的攝影博物館 | 專家舊戲對照復修洋樓 大門原貌仍是謎],想來不經不覺已跟它「結緣」四載。昔日牆灰剝落、班駁如圖的空間裏舉行的社區展覽仍瀝瀝在目。初畢業什麼都不懂的貓小姐曾為它寫生世書,研究YSS坐落的跑馬地區的歷史文化,還要一個人坐在街邊數車量人量和畫畫。亦因此認識了freelance client - 當時的業主ドラ。後來ドラ放棄了該設計項目,我亦離開香港往劍橋讀書。想不到回港後在偵探社工作不過三個月,又再次遇上它 - 當時實在覺得有點難以置信! 在偵探社受到專業訓練,有嚴謹不拘、字字認真的同事們和無限量舊地圖舊相片和圖則資源。還記得那些秋日傍晚,六時不到已然夜幕低垂,外邊傳來學生歡呼大叫聲的季節,我們把舊地圖和地契貼滿整個書櫃,一抹斜陽投射在紙箱上,映照而來盡是陳舊的公文袋。牛皮紙上的字已褪色,深黑色墨水手寫的是張農地地契ー見証跑馬地仍是黃泥涌村的日子。我們討論可否用「中產」這詞形容三十年代初開發的跑馬地區、追溯地台於一九三四年初建時跟現在的分別、讀到跑馬地曾是香港較富有的家庭周末郊遊點、又到電影資料館看七十年代於YSS 拍攝的舊電影。每次跟客人開會前,社長都再次嚴正詢問建築物身世-「是三三還是三四年建成﹖那一份地契中反映出來呢﹖ 在rate book 紀錄中同時出現就能確定它是跟旁邊六間一併建成嗎﹖」一如其他報告般,由黃泥涌村、馬場水浸、電車建成後帶來的樟園榆園等寫到今天的跑馬地,又常要帶學生們到YSS為它度高磅重,所以現在每去跑馬地都仍覺得很熟悉很親切。最喜歡YSS門前昔日一片熱鬧街市,晚上有車仔麵吃,令人想起花樣年華。
生活中困難時刻很多,未知充斥每一天,但希望無論以後將會做什麼,都能一直看到事情和人們漂亮和有價值的一面,經常對身邊的事物存有好奇心,並做一個值得自己喜愛的人。
"What will it matter to him if he notices that he is growing old? Has he any reason to envy the young people whom he sees, or wax nostalgic over his own lost youth? What reasons has he to envy a young person? For the possibilities that a young person has, the future which is in store for him? "No, thank you," he will think, "Instead of possibilities, I have realities in my past, not only the reality of work done and of love loved, but of sufferings bravely suffered. These sufferings are even the things of which I am most proud, though these are things which cannot inspire envy." --Victor Frankl, from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Life is a process of becoming, a combination of states we have to go through. Where people fail is that they wish to elect a state and remain in it. This is a kind of death.” ― Anaïs Nin
Maoshan at Work - http://oldhk.tumblr.com
My Seaside Kitchen - http://seasidekitchen.tumblr.com
研究完成後,用了一整年復修,畫鐵閘、選門款、排階磚、有死昆蟲的神秘半層... 終於等到開幕派對了,在建築和保育世界中,很多項目動輒便是五六年,有機會第一次經歷從研究到完成是一件很神奇的事!總覺得 YSS很幸運,本來整條街都是建於三十年代三層高的房子,年月洗禮下鄰居都長成二十多層高的巨人,連中學時常流連的成和道星巴克都搬家了。街上只有三座能保存至今,它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一直遇上有心有創意的好主人。橙黃色的它好像被夾在鬧市中的可愛小玩具。
巧合近日正回想近兩年來做過的事,感覺沒有完成過什麼大事 - 畫了些地圖、寫過很多信、寫了些文章、負責做完了一份關於各國建築保育制度的研究、讀過寫過很多關於維多利亞城的歷史(上環街市、大坑、跑馬地、中環、茂羅街...)、賣過數盞燈、畫了些故事、做了些藝術品、在天橋底的雙年展、在赤柱海旁的藍天、中環街市上的黑板、吃了些好味道的魚、游過很多水,開始了一個舊香港網頁、一個關於淨食的、依據自己步伐生活,沒有達成很大的成就,在工作上學懂了很多,但相比其他經驗豐富的偵探們仍屬幼兒班。朋友說她見我開始了淨食廚房日記後自己亦開了一個,本來不願意分享,今天給我看過,雖然我們吃的東西完全不同,但我很享受閱讀她們那個,令人大開眼界,想追看下去 - 雞尾包、腸粉早餐、蒸魚晚飯、西多士、杯麵 - 有時驚訝其他人每天竟真的在吃那些東西哈哈。生活中困難時刻很多,未知充斥每一天,但希望無論以後將會做什麼,都能一直看到事情和人們漂亮和有價值的一面,經常對身邊的事物存有好奇心,並做一個值得自己喜愛的人。
"What will it matter to him if he notices that he is growing old? Has he any reason to envy the young people whom he sees, or wax nostalgic over his own lost youth? What reasons has he to envy a young person? For the possibilities that a young person has, the future which is in store for him? "No, thank you," he will think, "Instead of possibilities, I have realities in my past, not only the reality of work done and of love loved, but of sufferings bravely suffered. These sufferings are even the things of which I am most proud, though these are things which cannot inspire envy." --Victor Frankl, from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Life is a process of becoming, a combination of states we have to go through. Where people fail is that they wish to elect a state and remain in it. This is a kind of death.” ― Anaïs Nin
Maoshan at Work - http://oldhk.tumblr.com
My Seaside Kitchen - http://seasidekitchen.tumblr.com
Monday, September 8, 2014
山菜
坐在たたみ上看窗外杉樹深谷的時光是最美好的。因為地勢關係,打開窗即是數十米高杉樹頂,感覺尤如置身樹屋中。早上只有十五度,幸好一邊打字身後水煲也プロプロ地水滾起來,溫柔的陽光曬在淺柴色的屋中,遠方祭神敲鐘聲緩緩回響。
昨晚遅いまで深山古樹間喝酒唱歌派對後,次晨村民已一早醒來,托着屋台在村中巡遊,派發本地嚷製清甜松乃井酒﹣真係好好味㗎。但有數十箱!由前晚一直喝至現在。只有二百人居住的深山小聚落裏,數十米高古樹林中點滿蠟燭,穿浴衣的村民把毯子舖在地上喝酒吃即席燒的やきとり,為鼓氣勇氣到台上唱歌的鄰居拍手打氣。這小聚落的居民以老人為主,但祭節時無論多老仍會走路到高山上踴躍參與。帳縫間掛滿小燈泡,沒有街燈的小道路旁立滿燈籠,每家每戶都在門外掛上櫻花燈籠。深夜裹、大樹和星空下,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小冬話和我這夜都穿白色ゆかた。在日本的商店中,無論客人買還是不買,售貨員仍會落力推銷和保持微笑,這裹祭節亦不為吸引遊客而做,無論有沒有人看見,他們仍然如此認真落力,把每個細節做足。記得最初因為買了太多繪本而學日文,但這些年來經常覺得這是一個沒有錯的決定,每每看見很多他們文化中漂亮珍貴的細節。吃過早餐後獨自到村裏散步,這裏山路又斜又彎,轉一圈即高一層,但無論走到那裏都有野花山菜和流水聲。細い坂道を登っていくと家の石垣が見えてきます。道の両脇には柿の木が。
回到美術館咖啡店時即被熟識的木味包圍,正打算寫名信片時,よしこさん突然拍拍我膞頭說要走﹣已經是午餐時間了﹣但早餐好像不過是兩小時前啊?她說村民們已在開這早上第三回派對了。沿着小路走到一木車房中,車房門全然大開,地上竹毯放了長長木桌,車房外就是山谷和野花,桌上放滿各人帶來的食物﹣而且每道菜都很好味﹣很多很多小青瓜、薇、矮瓜、鮮魚、西瓜、豆腐、芋頭、橙味蛋糕、salami薯蓉卷、秋癸、漬物、很多很多おにぎり、糯米飯...。全都是自家種自家製,就在村中四周山裏採來。大家都想聽別家漬物的秘密製作配方﹣從那片田採來的瓜果、那個月開始製造!我常常一邊散步一邊感嘆要搬來長住(真心的啊),逗得老人家們很開心,不斷說要介紹本村男孩給我認識(我當然扮聽唔明)吃飽喝飽後大家一直坐着高興地談天說地,一坐便是一整個下午,有些婆婆要回家午睡,別的村民則帶來更多食物。吃得太飽後再獨自到後山散步,高山小湖背後是村民連綿數公里的稻田和蕎麦田,從山上至山下一級一級地把整片土地染黃。地上枝豆、asparagus、南瓜、西瓜、青瓜、矮瓜都結果了,各色各樣的綠、有軟有硬的草葉、初熟栗子くり跌遍一地。看來日本的秋天快要開始了。 現在一邊寫着又有鄰居帶來兩大袋剛從山上採來的青瓜!大家都對junior patient十分愛護,でももういろいろ大変ことがあった。I wish I could stay here, and see the leaves turn yellow.
"You live like this, sheltered, in a delicate world, and you believe you are living. Then you read a book… or you take a trip… and you discover that you are not living, that you are hibernating." ― Anaïs Nin, The Diary of Anaïs Nin, Vol. 1: 1931-1934
回到美術館咖啡店時即被熟識的木味包圍,正打算寫名信片時,よしこさん突然拍拍我膞頭說要走﹣已經是午餐時間了﹣但早餐好像不過是兩小時前啊?她說村民們已在開這早上第三回派對了。沿着小路走到一木車房中,車房門全然大開,地上竹毯放了長長木桌,車房外就是山谷和野花,桌上放滿各人帶來的食物﹣而且每道菜都很好味﹣很多很多小青瓜、薇、矮瓜、鮮魚、西瓜、豆腐、芋頭、橙味蛋糕、salami薯蓉卷、秋癸、漬物、很多很多おにぎり、糯米飯...。全都是自家種自家製,就在村中四周山裏採來。大家都想聽別家漬物的秘密製作配方﹣從那片田採來的瓜果、那個月開始製造!我常常一邊散步一邊感嘆要搬來長住(真心的啊),逗得老人家們很開心,不斷說要介紹本村男孩給我認識(我當然扮聽唔明)吃飽喝飽後大家一直坐着高興地談天說地,一坐便是一整個下午,有些婆婆要回家午睡,別的村民則帶來更多食物。吃得太飽後再獨自到後山散步,高山小湖背後是村民連綿數公里的稻田和蕎麦田,從山上至山下一級一級地把整片土地染黃。地上枝豆、asparagus、南瓜、西瓜、青瓜、矮瓜都結果了,各色各樣的綠、有軟有硬的草葉、初熟栗子くり跌遍一地。看來日本的秋天快要開始了。 現在一邊寫着又有鄰居帶來兩大袋剛從山上採來的青瓜!大家都對junior patient十分愛護,でももういろいろ大変ことがあった。I wish I could stay here, and see the leaves turn yellow.
"You live like this, sheltered, in a delicate world, and you believe you are living. Then you read a book… or you take a trip… and you discover that you are not living, that you are hibernating." ― Anaïs Nin, The Diary of Anaïs Nin, Vol. 1: 1931-1934
Monday, September 1, 2014
耕雲
海畔畫室不遠便是翠綠山巒,這是香港人的幸福,從薄扶林走路至山頂不消四十分鐘。周日在山頂一帶散步,空氣特別清涼,立刻明白殖民地初期山頂 (Hill District) 只留給外國人居住的原因。老樹小路間四處都有舊式燈柱,加點想像力就如置身毛姆The Painted Veil或張愛玲筆下三十年代的香港中。經過一家名為「耕雲草廬」的白色大宅、房子四邊樹蔭匝地,鬱鬱蔥蔥,遙望只有一片淺藍青空柔柔白雲,看不見盡頭,花園滿地陽光碎影重重。很喜歡這名字,耕雲耕耘,既貼切又有意思。是大宅卻用上如此謙虛的名子。房子英文名是Haystack,很耳熟,回家一看想起它是山頂其中一家最早建的房子,在我最喜歡那G.R. Sayer書中有提及過,早被它靚名吸引,百多年來一直沿用原名。房子建於一八七零至八零年代間,當時山頂纜車仍未通車,但通往山頂的小路日漸完善,居民能容易乘轎回家,因此引發了一陣property boom. 同期毗鄰房子名稱都美: The Sheiling, Strawberry Hill, Onenora, Cloudlands等。這白色大宅一九七二年被日本政府以三百三十萬港幣買下,作總領事府邸。
「漠漠煙雲去所,清清仙境人家。 正好潔身修煉,堪宜種竹栽花。 每見翠巖來鶴,時聞青沼鳴蛙。 更賽天台丹灶,仍期華嶽明霞。 說甚耕雲釣月,此間隱逸堪誇。 坐久幽懷如海,朦朧月上窗紗。」
漂亮的名稱是西遊記啟發的嗎? 偏偏它對面那新樓盤叫「天比高...」希望這不是反映了這城過去一百多年來的價值觀及文學水平改變! 喜歡明周去年形容盧吉道一段「這一條全長2400米、依着蜿蜒山勢而建的百年步道,就像一道從天而降的天梯,顛覆了一貫道路邏輯,在高懸霧裏昂然聳立,似能引領行人緩緩走入雲端,直達一個世外境地。」事實的確如此,尤其在初春大霧的下午,走在山裏總令人豁然開朗。即便炎夏亦有同樣效果,近日每天都醒來至手畫小燈旁,天未光即準備往山中遊玩走路及游水,你們也跟不看鐘錶只戴花朵的貓小姐去行山吧。很累很累的日子,一跳進水裏便能重生起來,很神奇。其他時間卻常活在一片矇矓之中,或者因為上周在看書劍恩仇錄,心都飄往大漠去了,很想畫畫。又想起在英國時的host mom Poppy,她於香港長大,喜歡告訴我年輕時每周一家人到鶴咀沙灘游泳、每天走路到山頂學校上課的日子。二十多歲隨家人回英國後一直至近年才重訪香港,說媽媽臨終時在她耳邊說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當年一家人一起到鶴咀游泳的周末,但鶴咀已成為香港大學海洋研究所,當時特地請我中學同學爸爸幫忙讓她能重訪舊地。Poppy 爸爸是當時首席法官,住在山頂,園裏還有四個網球場,每次談起香港都提及溫黛襲港網球場鐵框倒塌一幕,當時未懂細心看她的相簿,只記得昔日望向南區風光跟今天差異不大,希望將來有機會再探訪她,跟她在蘇格蘭高地大宅上的暖爐烘薄餅,仔細再聽一遍所有故事。
Photo: Mount Austin, Hong Kong. 1880
See related posts:
山頂鳥居: http://www.maoshanc.com/2014/02/blog-post_23.html
通往仙境的纜車: http://oldhk.tumblr.com/post/39934343134
「漠漠煙雲去所,清清仙境人家。 正好潔身修煉,堪宜種竹栽花。 每見翠巖來鶴,時聞青沼鳴蛙。 更賽天台丹灶,仍期華嶽明霞。 說甚耕雲釣月,此間隱逸堪誇。 坐久幽懷如海,朦朧月上窗紗。」
漂亮的名稱是西遊記啟發的嗎? 偏偏它對面那新樓盤叫「天比高...」希望這不是反映了這城過去一百多年來的價值觀及文學水平改變! 喜歡明周去年形容盧吉道一段「這一條全長2400米、依着蜿蜒山勢而建的百年步道,就像一道從天而降的天梯,顛覆了一貫道路邏輯,在高懸霧裏昂然聳立,似能引領行人緩緩走入雲端,直達一個世外境地。」事實的確如此,尤其在初春大霧的下午,走在山裏總令人豁然開朗。即便炎夏亦有同樣效果,近日每天都醒來至手畫小燈旁,天未光即準備往山中遊玩走路及游水,你們也跟不看鐘錶只戴花朵的貓小姐去行山吧。很累很累的日子,一跳進水裏便能重生起來,很神奇。其他時間卻常活在一片矇矓之中,或者因為上周在看書劍恩仇錄,心都飄往大漠去了,很想畫畫。又想起在英國時的host mom Poppy,她於香港長大,喜歡告訴我年輕時每周一家人到鶴咀沙灘游泳、每天走路到山頂學校上課的日子。二十多歲隨家人回英國後一直至近年才重訪香港,說媽媽臨終時在她耳邊說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當年一家人一起到鶴咀游泳的周末,但鶴咀已成為香港大學海洋研究所,當時特地請我中學同學爸爸幫忙讓她能重訪舊地。Poppy 爸爸是當時首席法官,住在山頂,園裏還有四個網球場,每次談起香港都提及溫黛襲港網球場鐵框倒塌一幕,當時未懂細心看她的相簿,只記得昔日望向南區風光跟今天差異不大,希望將來有機會再探訪她,跟她在蘇格蘭高地大宅上的暖爐烘薄餅,仔細再聽一遍所有故事。
Photo: Mount Austin, Hong Kong. 1880
See related posts:
山頂鳥居: http://www.maoshanc.com/2014/02/blog-post_23.html
通往仙境的纜車: http://oldhk.tumblr.com/post/39934343134
Subscribe to:
Posts (Atom)